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董德福,史云波 页数:342 译者:史云波
Tag标签:无
前言
百年中国,风云激荡。社会大变革,引起思想文化大发展。各路英才登台呐喊,各种思潮竞相表演,各类运动此起彼伏。在波澜壮阔的百年中国史上,无论是作为思想文化运动,还是作为社会政治运动,五四运动都享有崇高的地位。五四运动是个说不完的话题,它对现代中国的影响既深且广;五四运动也是个十分复杂的历史现象,任何解说似乎都难以概括它的全貌;五四运动更是一个十分敏感、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它与中国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内容概要
《回首五四百年中国思潮和人物》从多个角度对五四以来的思潮与人物进行反思,试图澄清学界对五四的种种误读,对重建新的五四观进行初步探索:五四运动有哪些成绩和缺陷?五四是否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五四与“文革”具有内在联系吗?中共五四革命话语系统是如何建立的?毛泽东对五四总司令陈独秀的评价为何前后竟然如此迥异?保守主义者如何通过批判五四、反思现代性来彰显自己的独特身份?他们是如何以反现代性的方式追求现代性?国民党为何要夸大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影响力?如何理解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钱穆、贺麟等对于五四既肯定又否定的态度?为什么说胡适是一位问题人物,也是研究五四绕不开的人物?保守的人说他太激进,激进的人又说他太保守;共产党批判他,国民党也不喜欢他;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是他的论敌,又是他的朋友。
作者简介
董德福,江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江苏省社会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复旦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出版专著3部、副主编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并获吉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多项奖励。先后承担或完成江苏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2项等多项科研项目。目前研究方向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王见当代社会文化思潮、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等。史云波,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士,南京大学哲学硕士。十余年来发表论文近20篇。承担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厅项目2项。目前研究方向主要有中国近现代思潮与人物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等。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五四运动的误读与重构一、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二、五四是全盘性反传统吗三、五四与“文革”关系甄别四、文艺复兴还是启蒙运动五、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与话语重构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人的五四话语确立与演进一、中共早期领导人的五四观二、瞿秋白:五四认知模式中革命话语的初步确立三、毛泽东:对五四的官方解读四、毛泽东与陈独秀:五四青年对五四总司令的评价第三章保守主义视野中的五四运动一、现代新儒家的五四观批判二、哲学视阈中的学衡派五四观三、梁启超:五四功臣话五四第四章 国民党人五四观的多元性一、孙中山与五四运动关系辨正二、朱执信:革命党理论家对五四的早期评估三、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蒋梦麟第五章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古今中西的矛盾及其化解一、儒学的历史承续及未来发展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诉求三、百年文化保守主义论衡四、五四时期古今中西之争回眸五、陈独秀与梁漱溟中西文化异同论六、郭沫若五四时期“泛神论”思想的文化价值取向第六章 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一、新儒家“返本开新”论的实质二、援生命哲学八儒的现代新儒学三、梁漱溟生命化儒学的历史内涵与现代意义四、梁漱溟“新孔学”研究90年五、梁漱溟与冯友兰人生哲学之比较第七章 胡适与友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五四运动的误读与重构近30年来,五四运动研究儿成显学。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重新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渐成趋势。在此背景下,五四运动研究突破了原来的条条框框,五四话语权的垄断被打破,呈现出百家争鸣、海内外联动的生动局面,新思想、新观点层出不穷,对深化中国现代史,特别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鉴于这些观点的提出者层次高,观点影响大,对今后的五四研究必将产生重要影响,特择其要综述如下。一、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李泽厚在《走向未来》1986年创刊号上著文,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作为解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许多错综复杂现象的基本线索,认为现代中国在启蒙与救亡这两熏同等紧迫的使命之间徘侗,从一个极端跳跃到另一个极端,似乎永远得不到解脱。在李泽厚看来,启蒙与救亡是五四运动的两大主题,起初这两个主题是同步发展、相得益彰的,但一段时间后,民族危亡局势和越来越激烈的现实斗争,改变了启蒙与救亡的平行局面,最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被救亡的“头号主旋律”所淹没、中断、压倒。“启蒙与救亡(革命)的双重主题的关系在五四以后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甚至在理论上也没有予以真正的探讨和足够的重视,终于带来了巨大的苦果。”李文涉及了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思想革新与社会改造、启蒙与救亡的关系这一重大问题,并作出了在当时极具个性化的回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泽厚的“救亡压倒启蒙”论,是20世纪80年代五四运动研究中的一个重量级研究成果,很自然地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持此论者大多认为,五四以后更为紧迫的政治救亡任务拦腰截断了启蒙的进程,使得五四思想启蒙半途而废。五四启蒙中断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新文化运动内部的主观原因,如新文化阵营内部左、中、右的分化,启蒙方向和重点的转移等,但更根本的是国际国内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迅疾变动,使得新文化运动的大批主力被迫投身到实际政治斗争中去,从而大大削弱了思想启蒙的骨干力量。此后,现实的社会运动、政治浪潮、军事斗争此起彼伏,这就淹没了思想文化界刚刚掀起的微弱的启蒙努力。
后记
200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90年来,除极少数年份外,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五四纪念活动,每逢整十年的纪念活动则更加隆重、纪念内容也更加丰富,纪念五四是为r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五四精神,既要继承五四运动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也要光大五四知识分子崇尚科学、追求民主和个性自由的价值取向,更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弘扬五四思想解放、锐意创新的精神。本书主要对五四运动的几种诠释模式进行述评,对五四遗产进行客观的评估,并以人物为个案讨论五四以来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编辑推荐
《回首五四百年中国思潮和人物》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