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何齐宗 页数:261
内容概要
《教育的新时代: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的“终身教育”的概念直到20世纪初才出现。然而,教育应该贯穿整个人的一生这一观念,却早在古代就已经存在。S.拉塞克和G.维迪努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中曾指出:“终身教育这一指导思想在古希腊罗马、伊斯兰思想中以及在中国、印度的古老哲学中早已经出现了。”事实的确如此。中国自古相传至今的“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格言,便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教育实践活动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一生都应该不问断地接受教育。当然,古代关于终身教育的认识还处于朦胧状态,近代对于终身教育的认识也还不够系统,它们同现代终身教育理论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是,我们应当承认,现代终身教育理论乃是发端于人类古代的终身教育思想与实践。
作者简介
何齐宗,1962年11月生,江西萍乡人,教育学博士、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兼教育学院副院长。1998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自首届起连续被评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系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先后承担省级以上课题18项,其中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项,出版著作11种,主要的有《审美人格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世纪之交的教育沉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教育原理与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教育美学》(重庆出版社1995年版)等;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中罔教育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10余篇;获全国教育图书二等奖1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l8项,其中“教育美学研究”和“审美人格教育论”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原理与艺术》获汀曲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书籍目录
上篇 终身教育的理论第一章 古典终身教育理论第一节 外国古典终身教育理论佛教的终身修行思想伊斯兰教的终身学习思想柏拉图培养“哲学王”的思想夸美纽斯的终身教育思想欧文的终身教育思想孔多塞的终身教育思想耶克斯利的终身教育思想第二节 中国古典终身教育理论孔子的终身修养思想中国古代的胎教思想蔡元培的胎教思想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思想第二章 现代终身教育理论产生的背景第一节 社会条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政治格局的演变人口结构的变化闲暇时间的增加第二节 人类自我认识的深化早期儿童学习潜能的研究成人学习能力的研究第三节 传统教育的弊端传统教育仅限于学校教育阶段传统教育具有保守性传统教育不能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求传统教育脱离了社会需要第三章 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的发展第一节 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思想保罗·朗格朗的生平与教育活动论终身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论终身教育的内涵与特征论终身教育的意义论终身教育的内容论终身教育的目标对实施终身教育的战略建议第二节 《学会生存》的终身教育思想《学会生存》的成书背景及其影响《学会生存》的内容概述《学会生存》的终身教育思想第三节 查尔斯·赫梅尔的终身教育思想作者及其著作简介对传统学校教育弊端的批评关于终身教育的基本观点第四节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终身教育思想《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成书背景与过程《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内容概述《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的终身教育思想第五节 《成人教育的汉堡宣言和未来议程》的终身教育思想会议的基本情况《汉堡成人学习宣言》的基本观点《未来议程》的内容要点第四章 终身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节 终身教育的内涵终身教育与相关概念的辨析关于终身教育内涵的基本结论第二节 终身教育的特点教育时间的终生性教育空间的广延性教育对象的全员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教育结构的协调性教育方式的灵活性第三节 终身教育的目的终身教育的个体目的终身教育的社会目的第五章 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的评价第一节 终身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倡导将教育贯穿于整个人生关涉教育的各种层次和各个环节得到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各国的响应第二节 对终身教育思想的不同意见格拉:终身教育是一把双刃剑珀切:终身教育是没有确切含义的“弹性概念”塔尔特:终身教育是一种乌托邦思想韦恩:终身教育理论面临困境日本学者对终身教育的批评克罗普利对各种批评的综述第三节 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终身教育思想对教育理论的影响终身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下篇 终身教育的实践第六章 国际组织与终身教育第一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终身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终身教育的推动第二节 经合组织与终身教育经合组织简介经合组织对终身学习的推动第三节 欧洲联盟与终身教育欧洲联盟简介欧盟对终身学习的推动第四节 国际劳工组织与终身教育……第七章 终身教育的政策与法规第八章 终身教育中的成人教育第九章 终身教育中的扫盲教育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柏拉图培养“哲学王"的思想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一前347)关于国家上层统治者哲学王的培养和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从幼儿至成人长期进行训练和教育的必要性。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实现需要有理想国的最高统治者,即他所谓的“哲学王”。哲学王除了要有超群的先天禀赋以外,还需要通过教育来进行严格的培养训练。教育的最高理想,就是培养理想国的最高统治者——哲学王。然而,哲学王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十分艰巨的事业。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Republic,又译为《共和国》或《国家篇》)一书中具体描绘了这一过程。柏拉图不仅最早提出了要重视胎教的问题,而且他还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从幼儿到成人的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 柏拉图认为,教育应该从幼儿开始。由于孩子是属于国家的,所以儿童从3岁开始就要送到村庄的神庙里,在国家指定的专人监护下接受教育。从7岁开始,儿童要进入国家办的学校接受初等教育,这个过程一直要持续到17岁。接受完普通教育之后,经过挑选的18至20岁的青年需要接受军事训练。柏拉图称之为意志教育,目的在于培养青年勇敢的美德,使他们能够坚守岗位,保卫国家。如果要使他们中的一部分对抽象思维有特殊兴趣并且具有思辨能力的人将来能肩负起管理国家的重任,则在20至30岁时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教育,以发展他们的智慧。为了培养能够担任更重要的国家领导人的职务,在30岁时还要作进一步的挑选。通过选择的人需专攻哲学,直至35岁。在此期间,学习者要有志于哲学的学习和研究,他们要排除一切利欲的诱惑,潜心于理念世界。到了35岁结束专攻哲学的阶段后,仍不能独立治理国家。从35岁开始,他们要在诸如战争或其他实际的公务活动中经受锻炼,只有在实际的考察中最后经受住考验的优秀人物,才能成为哲学王,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这一过程大约要持续15年,直到50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