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勤 页数:323
Tag标签:无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如贫富分化严重、就业压力增大、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问题依然突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以及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等,社会组织迅速发展,但其社会功能仍然有限,基层社区建设不断加强,但居民自治程度依然有限,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未来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同时,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所关注的问题更多地集中在一些与生活质量有关的方面,如社会福利、政府治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政府的工作重心要相应地转向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要。从提高生活水平到提高生活质量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也是各级政府未来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简单来说,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发展经济来解决,但生活质量的提高则是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健全密切相关,即政府必须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协调政府、社会组织、私人部门的相互关系,实现社会和谐,为公众提供充足的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内容概要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研究》认为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失灵,又能在一定范围内弥补市场失灵;既能减少政府成为社会矛盾焦点的概率,又能较好处理市场不能或无力处理的问题和矛盾。《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研究》围绕这个命题从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研究兴起的背景与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环境谈起,就公民社会组织与政治体制改革、政府体制改革、市场经济、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观代社区建设与发展,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与发展以及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的制度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论证,提出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是形成新型合作治理模式的重要标志,民主治理是政府依法行政与公民依法自治的有机统一。
作者简介
张勤,南京工业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政府改革与发展、公民社会等的教学与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高教教材等5部。主持和参与国家家与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研究兴起的背景 一、公民社会组织的概念 二、公民社会的兴起 三、公民社会组织的特征 四、公民社会组织的分类 第二章 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环境 一、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环境 二、对公民社会组织的监管 三、公民社会组织的界定与定位 四、政府对公民社会组织的扶持与鼓励 五、政府对公民社会组织的管理政策 第三章 公民社会组织与政治体制改革 一、公民社会组织发展为政治民主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政治参与的动力有利于加快民主化进程 (二)公民社会为实现民主政治设计了制度性框架 (三)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与整合,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性资湄 三、公民社会组织发展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 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构凸现公民价值与权利的民主社会 第四章 公民社会组织与政府体制转型 一、政府与公民社会理论的二元分离与互动生成 二、公民社会是公共治理的重要主体 三、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目标 (一)服务型政府是新时期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 (二)服务型政府的主要特征 (三)“多中心”治理模式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范式 四、建立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互动的生态治理 五、培育公民社会是提升政府能力的现实诉求 (一)以法治权,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府自治能力 (二)鼓励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三)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四)以信息化为手段,增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五)推行绩效管理,提高政府管理能力 第五章 公民社会组织与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营造了公民社会 二、公民社会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三、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的合作互补 第六章 公民社会组织与政治文明建设 一、公民社会视野中的政治文明 二、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映 (一)政治制度奠定了民主制度的基础框架 (二)现代民主制度体系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制度保障 三、公民社会的发展为政治文明建设培育了多元主体 (一)公民社会是政治文明的基石 (二)从统治到治理:彰显了政治文明的进步 (三)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四)公民社会多元权利对权力的平衡和制约 四、买现政治文明建设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和谐统一 (一)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构建公民的政治参与制度体系 (二)保持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畅通 (三)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公民的监督权 五、构建公民文化提升公民素质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动力机制 第七章 现代社区建设与发展 一、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历程 (一)我国近现代社区工作的演进 (二)改革开放以来社区的发展 二、社区自治组织 (一)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 (二)社区自治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第八章 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一、村民自治组织的发展演进 二、村民自治是亿万农民的伟大创举 三、村民自治模式的创新实践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村民自治 (一)村民自治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障 (二)村民自治是建设农村精神文明,促进农村“村容整洁”的精神基础 (三)村民自治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治理方式变革的政治保障 (四)新农村建设亟待加快村民自治组织的发展 ——对江苏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调查分析 第九章 公民社会组织的制度创新 一、公民社会组织制度的创新理论 二、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公民意识既是一种民众意识,更是一种现代意识、责任意识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公民社会发育,经济发展是公民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机制 (三)治理和全球治理是公民社会培育和民主精神弘扬的关键 三、21世纪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抓住机遇 (二)民生为本 (三)民主推进 (四)稳中求变 四、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以“人民主权”为核心的公民权责教育 (二)树立共赢理念,实现公民在民主政治参与中的理性妥协 (三)在基层民主实践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四)实现“共同体模式”与“自组织模式”有机结合,提高公民社会组织参与能力 (五)探索新型的政治动员模式,尊重和倡导公民的自主参与意识 第十章 公民社会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国外公民社会发展的历史概念 二、国外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 (一)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 (二)英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 (三)日本的非营利组织发展 (四)以色列的公民社会组织发展 (五)法、德:政府推动下的非营利组织发展 (六)新西兰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 (七)菲律宾的公民社会组织发展 (八)澳大利亚的非营利组织发展 (九)新加坡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研究兴起的背景 公民社会在当今的世界范围内普遍受到了政治家、政府官员、学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公民社会曾一度活跃,但从总体上来看,它对中国政府和学术界还依然是个新的事物。从20世纪初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公民社会的概念横空出世,其理论与模式构建正在回应时代的挑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政府改革的运动稳步推进。 一、公民社会组织的概念 公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是相对独立于政治国家的民间公共领域,其基础和主体是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在学术界,公民社会常常又被称为市民社会和民间社会,它们是同一个英文术语civil society的三个不同中文译名。虽然国内学者目前仍然交叉使用市民社会、公民社会和民间社会三个术语,但这三个不同的中文称谓事实上并不是完全同义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差异。市民社会是最为流行的术语,也是对civil society的经典译名,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中译本。但这一术语在传统语境中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贬义,许多人事实上把它等同于资产阶级社会,而且容易把这里的市民误解为城市居民,民间社会最初多为历史学家在研究中国近代的民间组织时加以使用。这是一个中性的称谓,但在不少学者特别是在政府的概念中,它具有边缘化的色彩。公民社会是改革开放后对civil society的新译名,这是一个带有褒义的概念,它强调civil society的政治学意义,即公民的公共参与和公民对国家权力的制约,越来越多的学者乐于使用这一新的译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