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日)佐佐木毅,(韩)金泰昌 页数:405 译者:韩立新,李欣荣
Tag标签:无
前言
近年来,“公共哲学”(public philosophy)这一用语在我国学术界开始逐渐被人们所熟悉,这一方面来自于我国学术界对于国外前沿学术思潮的敏感反应,另一方面则与日本公共哲学研究者在我国的推介多少有关。其实,在半个多世纪前,“公共哲学”这一用语就在美国出现了,1955年著名新闻评论家、政论家李普曼(Walter Lippman)出版了一部名为《公共哲学》(The Public Philoso-phy)的著作,倡导并呼吁通过树立人们的公共精神来重建自由民主主义社会的秩序,他把这样的理论探索命名为“公共的哲学”。但是,此后,对公共哲学的探索在美国乃至西欧并没有取得较大的进展,尽管也有少数学者如阿伦特、哈贝马斯等相继对“公共性”问题做过一些理论探讨。
内容概要
1.本书由“将来世代国际财团·将来世代综合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27次公共哲学研讨会关于“环境问题和公共性”(2000年11月3日--5日,丽嘉皇家大饭店·京都)的讨论稿整理完成。 2.第27次公共哲学共同研究会的参会人员请参阅卷末。 3.论题及讨论内容已由参会人员审阅。在不影响主题内容的前提下,对论题作了一些修改,并对讨论内容有所删减。 4.官方机构名称的采用原则上遵照会议期间的标准。
作者简介
佐佐木毅(Sasaki Takeshi),1942年生,东京大学前校长,现为学习院大学教授,政治学家。主要著作:《马基亚维利的政治思想》(岩波书店,1970年);《柏拉图与政治》(东京大学出版会,1984年);《政治学讲义》(东京大学出版会,1999年)。
书籍目录
前言论题一 共有地和地球环境 一、“环境”观念的历史性变迁 二、自然保护时代 三、环境时代 四、生态时代 五、环境和公共性 六、环境革命的背景 七、环境保护的理论模式 八、有关共有地 九、面向以人类为主体的共存性 围绕论题一的讨论论题二 地球温室效应和伦理 一、共有地的管理 二、社会的共通资本 三、亚当·斯密、穆勒和凡勃伦 四、《京都议定书》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五、按比例征收的煤炭税 六、全球温室效应问题的解决办法 围绕论题二的讨论论题三 从未来后代的观点来看待资源和环境的 公共性 一、生态系成立的基础 二、生命的循环和物质循环 三、有限的资源 四、未来后代、环境问题和技术 五、近代西方科学中存在的问题点 围绕论题三的讨论综合讨论 一 管理型公共性和市民型公共性/下水道和垃圾处理的例子/住 宅保护的例子/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地区和历史景观保存地区的 例子/宇宙是资源还是神.圣领地/神圣的共有地和未来后代/对 未来后代的背叛论题四“公害”与公共性 一、“有损于公益的东西” 二、绝对损失 三、“公害”和公共性 四、拜金主义的危害性 五、工业的农业化 围绕诊颞四的讨论论题五 臭氧层的破坏和地球 一、臭氧的形成和破坏机制 二、臭氧的变动机制 三、地球环境问题的典型案例——氟利昂规制 四、地球温室效应问题 五、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六、地球环境问题和科学家的课题 围绕论题五的讨论论题六 环境法和公私问题 一、作为一种权利体系的法律:以环境法为中心 二、环境权和市民参与 三、地球环境问题和全球利益 四、来自基层的监督 围绕论题六的讨论综合讨论 二 司法的作用和市民的作用/如何改善环境问题/处理环境问题的地域性/美学的公共性/日本环境问题的特异性/‘‘公害”的犯罪性/生物、地方主义/生态公共性和公私问题/自然环境、生态、公共性/环境问题、国际政治和国家/公共性的法律框架/公、私、共/东西方自然观的比较/“人鬼相争的机械空间”和“天地生生的时空”论题七 环境伦理和公私问题 一、环境伦理中公私问题的各种形式 二、环境伦理概念的转向 三、在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夹缝中环境伦理所具有的意义 四、环境伦理的参考图 围绕论题七的讨论论题八 地球环境、生命伦理、公私问题 一、地球环境问题和国际政治 二、冷战结束后的科学技术政策 三、生命伦理与国家 四、“内部自然”的政治学引 围绕论题八的讨论论题九 环境公共性理念的形成 一、从“价值结构”到身体论和空间论 二、言说的行为空间与身体的行为空间 三、思想资源 四、在具有履历的空间中身体的配置 五、环境的公共性 围绕论题九的讨论拓展 环境技术的实践/柳川与水俣/痛苦的身体论/“共同感受痛苦”/环境哲学的可能性/共感/“时空中的履历”与“持有”/地球环境与公共哲学/走向“市民的科学”后记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论题一共有地和地球环境石弘之一、“环境”观念的历史性变迁谈到“公共性和环境”,我们首先会想到“共有地”。按照顺序,我先从今天的主题“环境”这个词谈起。给“环境”下一个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关“环境”概念的描述千姿百态,基本上都不具备实质性内容。“环境”一词在多数情况下是对某一种状况进行说明,这样就很难为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如果一定要给“环境”下一个定义的话,人们常常会引用欧洲联盟(EU)的《统一环境法》。这是一部很出色的法律,该法律对“环境”的定义做了如下规定。环境是指“决定生物以及外部社会状况、社会条件之间复杂的相互关联的要素总体”。简单地说,环境“涵盖了个人、社会、生物的全部要素”。但这个解释显得过于宽泛,把它作为“定义:并无实际意义。在追溯“环境”观的历史变迁时,我们可以看到伴随时代的变迁,“环境”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并且人们的行动方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体系内难以给环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
后记
本书是对佐佐木毅、金泰昌主编的《公共哲学》丛书第l辑《地球瑕境公共性》(东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一书的全译。翻译此书一方面出于编者自身的要求,一方面也体现了译者对本书的极大兴趣,并且充分肯定了本书的学术价值。 本书是一部编著,作者大多是活跃在日本环境科学以及环境思想领域中的最优秀学者,他们是该学科在日本的领军人物,其中许多人的著作,像宇泽弘文的《汽车的社会费用》、宇井纯的《公害原论》以及石弘之的《地球环境报告I,II》,它们不仅是日本环境学方面的名著,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都产生过重要影响。译者在留日期间对他们的学识就非常钦佩,心仪良久,希望有朝一日能把他们的著作翻译和介绍到中国来。但是,由于精力有限且专业受到限制,这一想法始终未能实现。《地球环境与公共性》汇集了各类名家学者思想之精粹,能够翻译此书,正好为译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了却了藏匿心中已久的一份夙愿。当然,对他们思想的介绍绝不仅仅靠这样一本译著就能完成。它需要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需要来自从事环境科学和环境经济学学者的青睐和支持。或许,本译著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抛砖引玉,能就此引起我国学界对日本环境科学与环境思想的兴趣。
编辑推荐
《地球环境与公共性(第9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