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邵华泽 主编 页数:533
前言
做人与做事不分家做学问不难,但要把做学问与做人融而为一,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却很不容易。古人说:“文如其人。”然而我们观察生活中人,就不难发现:有的人文风高雅、文笔妍丽,做人却很庸俗,形象、气质也颇粗鄙:有的人文思精巧、想象奇特,做人却很死板,殊少创意:有的人文风奔放,豪迈慷慨,处世却谨小慎微,阳刚之气不足;有的人文笔幽默,嬉笑怒骂,为人却很严肃,不苟言笑……凡此种种,要么人不如文,要么文不如人,两者都未合一。但是,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则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广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与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总看法,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新闻事业的性质、宗旨、方针、任务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基本观点,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事业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科学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又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如果理论脱离实践,不能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那么它的生命也就终结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植根于实践的沃土,不断丰富和发展,因而永葆其青春活力。 从事新闻工作,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要了解老祖宗是怎么说的,也要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着重学习和研究它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否则就会教条僵化。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通信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新闻事业处在空前繁荣的新时期,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 大影响。新闻事业迫切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给予科学的分析,理论的指导。 因此,我们把研究课题定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作者简介
邵华泽,著名新闻学者,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名誉院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内容和鲜明特色第二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意义和方法第一编 发展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传播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二、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具有不朽的生命力第二节 列宁的新闻思想一、列宁的新闻思想二、列宁新闻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三、后列宁时代的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新闻理念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一节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运用和发展一、毛泽东的新闻思想二、对毛泽东的新闻思想的简要评述第二节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运用和发展一、邓小平的新闻思想二、对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的简要评述第三节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运用和发展一、江泽民的新闻思想二、对江泽民的新闻思想的简要评述第四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运用和发展一、胡锦涛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二、对胡锦涛新闻工作重要论述的简要评述第二编 本质论第三章 新闻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 新闻和新闻事业源于人类社会实践一、新闻活动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二、新闻和新闻事业发展于人类社会实践第二节 新闻的本质一、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二、新闻是对最新事实信息的及时传播三、新闻工作是传播最新信息的实践第三节 新闻的基本特征一、客观性和真实性二、新鲜性和异常性三、及时性和传播性第四节 新闻的本质特征在不同媒体中的体现一、报刊新闻的特点二、广播新闻的特点三、电视新闻的特点四、网络新闻的特点第五节 遵循新闻规律,提高新闻价值一、遵循新闻规律二、提高新闻价值第四章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第一节 新闻必须真实一、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素二、坚持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第二节 新闻真实的基本内涵和要求一、新闻真实的基本内涵二、新闻真实的基本要求第三节 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坚持实事求是是新闻工作的根本要求二、深入调查采访,防止新闻失实第四节 维护新闻真实性,提高媒体公信力一、坚持客观公正二、提高媒体公信力第五章 新闻事业的意识形态属性第一节 新闻事业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新闻事业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和政治性三、新闻事业与社会政治制度第二节 新闻工作的党性和党性原则一、新闻事业的喉舌性质二、新闻工作的党性和党性原则三、实现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的统第三节 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一、意识形态与新闻自由二、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三、建构自由与责任的统第四节 新闻与新闻宣传一、新闻、宣传与新闻宣传二、新闻宣传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三、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第三编 功能论第六章 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第一节 新闻事业对社会的能动作用一、新闻事业的能动性和能动作用二、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一、信息功能二、舆论功能三、教育功能四、服务功能五、娱乐功能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主要任务一、以推进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二、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三、促进文化建设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六、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第四节 把握正副效应,提高新闻传播效果一、提升正效应,减少副作用二、健全功能,提高新闻传播效果第七章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第一节 舆论导向的极端重要性一、舆论与舆论引导二、舆论导向关系到党和人民的祸福第二节 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内涵一、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内容二、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第四编 主体论第九章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第十章 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第五编 受众论第十一章 以受众本第六编 管理论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新闻法制第十三章 新闻媒体管理结束语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编 发展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过程,它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奠基,由以列宁为代表的苏联共产党人,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展,在长期的实践中广采人类文明的成果,不断充实完善,至今仍在丰富和发展之中。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创者,在他们战斗的一生中始终把报刊作为重要武器,积累了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事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一直伴随着报刊工作。他们在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先后创办、主编、编辑或领导过的报刊有《莱茵报》、《德法年鉴》杂志、《前进报》、《社会明镜》月刊、《德意志——布鲁塞尔报》、《新莱茵报》、《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杂志、《寄语人民》周刊、英国《人民报》、德文《人民报》、《工人辩护士报》、《共和国》周报、《国际先驱报》13家。他们在自己的论著中提及的报刊约1500家,并为其中一些报刊长期供稿,仅为《纽约每日论坛报》一家报纸他们撰稿就达12年,发表了约500篇通讯。
后记
编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4.年重大项目。课题组由时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邵华泽任组长,时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博士生导师于宁任副组长。在编写提纲时,确定著作名称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题组成立以来,在邵华泽同志的主持下,先后召开了二十多次会议,8次集中编撰,4次统改书稿。于宁同志做了统筹协调工作,对全书进行了几次修改,协助邵华泽同志审定了全书,还撰写了绪论。人民日报社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张首映博士兼任课题组办公室主任,为课题组做了许多具体组织工作,撰写了第三、五、六章和结束语,课题组其他成员——人民日报社新闻研究中心研究部的王刚主任撰写了第十一章,刘大保高级编辑撰写了第七、八章,谭介辉博士撰写了第九、十章,丁汀撰写了第四、十二章,多次承担书稿照改工作;中国记协国内部的杨磊博士撰写了第十三章;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陈昌凤博士撰写了第一章;解放军总政治部办公厅的唐勇撰写了第二章。在撰写过程中,课题组参阅了大量国内外学者的有关著述,详见书后的“参考书目”,文中恕不一一列出。我们衷心感谢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课题组成员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感谢刘祖禹同志受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对书稿提出了较为系统而切实的意见和建议。感谢周成奎、林枫、尹韵公、陈力丹、郑保卫、李希光、王涛各位专家,他们对有关篇章的审阅意见,为我们作最后修改提供了有益启示。感谢江绍高同志阅读全部书稿,提出许多具体修改意见。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的发展》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