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兴洲 页数:327
Tag标签:无
前言
兴洲君的博士后出站报告《大师铸就的春晖——1920年代的春晖中学》,经过充实完善,马上就要问世了,他让我写几句话。我也确实想说点儿什么,不只为两年来自然、愉快、相得益彰的合作研究生活,更是为了改革开放的中国教育,为她正在超越知识、技术而走向追求文化和教育精神的新时代。 百余年来,为了富国强兵,中国的社会、文化和教育,不能不从最紧迫而直接的现实需要出发进行规划和发展。于是,教育处在国家和个人功利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功利主义教育观深入人心,契合教育本义、以宗教家的情怀思考教育问题、从事教育活动,似乎成了一件迂阔不实之事。然而,就是在这种大气候里,仍然有那么一批有信仰的教育家,以他们的执著追求,让教育的真精神闪耀在历史的夜空。 1920年代前期的春晖,就聚集了这样一批有信仰的教育家——夏丐尊、朱自清、匡互生、丰子恺……对纯正的、充满爱的教育的共同追求,把他们聚集在一起,造就了辉煌的春晖——“北有南开,南有春晖”。 正好手头有《朱自清全集》,便顺着兴洲君的指点,读了其中的几篇文章。先是《教育的信仰》。文章以种种事例,批陈了功利化教育中教育者的种种形象。
内容概要
教育本应是一种不受外力干扰和侵染的纯正事业,应当遵循教育本身固有的规律,因材施教,因时制宜,不偏不倚,自然发展。这就是20世纪20年代初春晖中学“纯正的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纯正的教育”就像清水一样,能荡涤那些乏味无力的教育,积极图谋人性的发展。 “真正的教育需完成被教育者的人格”,学生进入学校是接受教育的.而不只是接受教材的。 20世纪20年代,在经亨颐、夏丐尊纯正的教育思想感召下,丰子恺、朱自清、刘熏宇、刘叔琴、朱光潜、匡互生等一大批名师齐聚春晖,蔡元培、叶圣陶、吴稚晖、俞平伯、杨贤江、黎锦晖、黎维岳、舒新城、陈望道、黄炎培等专家学者慕名前来游学演讲。在短短的几年内,春晖中学因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富有关爱和善意的教育实践而名声远播,取得了与当时南开中学齐名的辉煌成就。 经亨颐和夏丐尊都认为,“爱字为教育之要诀”,教育若没有情和爱,就像无水的池,就会缺失教育的本真,最终免不了空虚。 逝者已去,风骨长存。回望春晖,感慨之余,但愿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仰慕和惋惜。
作者简介
李兴洲,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是教育基本理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校文化研究。主持、承担教育部“九五”重点规划、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等多项课题。在《教育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新华文摘》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春晖中学的创办一、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对强国教育的渴求二、陈春澜的办学兴学情结三、王佐的教育人生四、经亨颐的教育救国志向五、春晖中学的创办过程第二章 “纯正的教育”:经亨颐的教育思想一、教育贵纯正二、“纯正教育”之“清水”说三、教育独立,哲人办教育四、“爱字为教育之要诀”五、纯正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六、纯正的教育宜“动“不宜“静”七、纯正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三章 “爱的教育”:夏丐尊的教育理想与实践一、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二、献身教育事业,实践爱的教育三、夏丐尊对纯正教育的阐释四、扎根春晖中学,功勋不可磨灭五、铸造“开明之风”,泽被莘莘学子第四章 “群芳园”:春晖园里的教育家群体一、朱自清与有信仰的教育二、丰子恺与美的教育三、刘薰宇的科学教育观与学校管理思想四、匡互生的感化教育与教育革新实践五、春晖中学的其他教师第五章 “蝶恋花”:春晖园里的游访一、李叔同的春晖情二、蔡元培春晖之行三、吴觉农寄语春晖四、俞平伯雨声中演“诗”五、慕名而来的其他游访者第六章 春晖园里的“纯正教育”一、初创时期春晖中学的管理机制二、春晖中学的教师三、春晖中学的教学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五、春晖中学早期校徽、校训、校歌及毕业歌结语一、“纯正教育”的辉煌与思考二、“纯正教育”的式微与反思三、“纯正教育”之于今天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春晖中学的创办 吾国实业人才之缺乏,因平素不知所以发育而储备之。穷原竟委,当归咎于教育之不修。 ——穆藕初:《藕初文录:上卷?藕初五十自述(下)》 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创办春晖中学,一方面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创办人强烈的主观愿望和振兴民族、教育救国的社会责任感。 一、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对强国教育的渴求 清末以来,传统的泱泱大国备受西方列强的凌辱,加之国内此起彼伏的动荡和抗争,清朝帝国已病人膏肓,日薄西山。内忧外患,尤其是西方列强肆无忌惮的欺凌,也催促大批民族精英冥思救国救民之道。,在经历了洋务运动的曲折和探索之后,推翻帝制和兴办学堂逐渐成为强国强民的主要选择。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几千年封建帝制的终结;然而,封建帝制的终结,并没有立即带来中华民族的强盛,尤其是与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迅、速强大形成巨大的反差的比较,更加坚定了国人对于兴办教育事业以强国强民的认识和信念。于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界兴办教育的热潮空前高涨,教育救国思想也成为不少志士仁人的生命理想和事业追求。这其中,教育界人士的办学理想和商业界人士的捐资办学行为,成为推动我国近代学校教育迅速发展的两大力量。 近代商人渴望祖国的富强,认为中国只有在自身近代化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抵抗侵略者。然而,要实现祖国的富强,就必须发展工商业;而要振兴民族工商业就必然要有为之服务、献身的人才。著名绅商经元善之所以敢于打破几千年的沉重积习,开女学之先声,是因为在他看来兴女学是中国富国强兵的重要途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