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行政史论集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俊清  页数:283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中国政治与行政史研究的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内容涉及制度考订、人物评传、文献研究等诸多方面。其中关于北魏金陵地理位置的考察、中国最早的行政学会的考证,以及关于现代文官制度在中国形成和发展历程的梳理等等,均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简介

李俊清,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兼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国际行政学会会员、中国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曾在美国杜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日本立教大学任高级访问学者,并在法国、德国、瑞典、墨西哥等国家的多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府与政治、民族地区行政管理。出版《现代文官制度在中国的创构》、《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管理丛书》、《政治与行政史论集》、《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等专著15部,发表《民族地区公共产品的缺失与政策选择》、《国外政治学研究的队伍构成及学术动向分析》等学术论文及《再论文明的冲突》等译文80余篇。

书籍目录

1.试析先秦及汉代文献中的“方百里”2.北魏金陵地理位置的初步考察3.《中国史学》第2卷评介4.苏辙役法主张述评5.苏辙前期的革新思想6.苏辙与道教7.苏辙与道教有关的活动编年8.《栾城集》考9.《苏颖滨年表》订误10.宋代对政府官员的法律监督11.廉、仁、公、勤  ——真德秀论政府官员的职业道德12.关于司马光《历年图》的几个问题13.司马光《百官公卿表》辨析14.《(稽古录点校本)前言》质疑15.《宋史艺文志》订误四则16.《梅仙观记》考辨17.王禀与太原保卫战18.谢涛家族研究19.一代名将狄青20.王全斌评传21.王溥评传22.赵鼎评传23.常伦评传24.明代城防的宝贵经验  ——读刘以守《乘障琐言》25.山阴文物古迹漫谈26.略论耿文光及其目录学成就27.中国传统文官制度及其特点28.关于中国第一个行政学会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29.古德诺关于创办中国第一所行政学校的构想30.民初文官队伍中的特殊群体  ——县知事录用与管理制度研究31.移植与嬗变  ——论现代文官制度在中国的创构后记

章节摘录

卧羊山位于右玉县石塘村北1公里,海拔1783米。峰顶有墓两座,一东一西排列,相距约70米。封土呈半圆形,基底为方形。东冢基座系石砌护墙内填土筑成,高2米、长30米、宽29米。封土高6米,冢表覆盖玄武岩石块。西冢被一明代烽火台扰动,基座高度不明,长宽均约25米。封土高4米。地表遗物有夹砂灰陶碎片,纹式为凹凸旋纹,有盘口罐口沿和甑底残片。东冢南面有一段宽约8米,用石块铺成的道路。平顶山位于右玉县牛心村北5公里处,海拔1689米、峰顶有墓两座,一南一北排列,相距约百米。封土呈覆斗状,下有石砌方形基座。东冢基座高1米、长宽均为42米,靠北的石墙保存较好。封土高7米,冢表覆以石块。西冢基座高约0.70米、长35米、宽25米,封土高6米。地表有夹砂灰陶、红陶残片,饰以弦纹,还有布纹筒瓦残片。大南山位于右玉县城西北约10公里,海拔1592米。当地群众称此山为“王坟疙瘩”。峰顶有墓两座,东西并列。封土呈圆锥形,下有石砌方形基座。西冢石砌基座共分三层,逐层内收,高约3米,最外层石墙长74米,宽43米,封土高6米。东冢石砌基座为二层,逐层内收,最外层的石墙长约20米、宽11米,封土高5米。地表有大量的碎陶片,陶质为夹砂灰陶,纹式有水波纹、连珠纹、人字纹、细弦纹等,也有素面夹砂灰陶。还发现有素面大砖、绳纹小盘、方格纹板瓦和不辨器形的残铁片。据清雍正十一年(1733)所修《朔平府志·方舆古迹》载,此山有孝文碑,碑“在县南(指右玉城)三十里大南山中,碑缺不全,字磨灭不显,以土粉印之,可辨者有‘三宝显明(缺)积侍郎内院(缺)广武(缺)郡太子侍(缺)孝文石名李贺(缺)光(缺)年四月十日上为孝文皇帝文明(缺)百七十里(缺)敦山顶造(缺)天禄及七世所往前死后(缺)千百叶(缺)国家和门(缺)用之无匮(缺)伯曾祖’字样,余俱不成文,不知为何朝孝文。明嘉靖间,分守大同中路参将李蓁、守备张玺重修大南山古刹显明寺,有碑上刻‘汉孝文曾驻兵于此,因墓于山,遂建寺日显明,供佛,命僧焚修,旧碑存焉’等文”。查《朔平府志·艺文志》有明正德年间蒋廷梁所撰《大南山古刹显明寺重修碑记》,记云:“大同右卫郡日恒阳,去云中六舍许,分守镇城,昔古定边也。

后记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断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意为人是一种群体性动物,群体生活需要秩序,而秩序的建立和维系又必然倚靠某种权力,与公共权力相关联的活动就可称之为政治。政治或日行政(其实二者并无明确分野,更多的时候是合而为一的)是人类最为古老的文明现象之一。中国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就已经形成了规模初具、覆盖地域广袤的国家权力。此后,随着历代王朝的盛衰鼎革,行政区划建置离合、各类制度因革损益、诸家学说兴衰嬗替。中华民族漫长而曲折的政治演进,既有令人扼腕切齿的沉痛教训,也留下了蕴藏于古老政治智慧中的借鉴和启迪,故云:“以史为鉴,可知兴替”。20年前甫任教职,讲授的主要课程就是“中国政治制度史”和“中国政治思想史”,但无论教学还是研究都颇感吃力。五千年中华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之一,就是汗牛充栋、浩若烟海的古籍。仅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就收录了79327卷,《存目》所列未收书93551卷。其中3229卷的所谓正史,基本上都是政治史。号称网罗宏富、体大思精的《资治通鉴》,其编写目的就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其他如专门记述制度流变的“十通”,以及各类会要、实录、谱牒、行状,乃至野史笔记,都与政治史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昔胡三省注《通鉴》,以其卷帙浩繁,叹曰: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故多年来虽涵泳其中,胼手胝足,然只是略窥门径,所获无几。黄卷青灯之间,偶有感悟,敷衍成文,断断续续竞也积得三十余篇,但回首望去,斑驳杂糅,不成体系。

编辑推荐

《政治与行政史论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政治与行政史论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