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造

出版时间:2008-12-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陶行知  页数:172  
Tag标签:无  

前言

  人民出版社是党的第一家出版机构, 始创于1921年9月,重建于1950年12月,伴随着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巨变一路走来,成为新中用出版业的见证和缩影!  “指示新潮底趋向,测定潮势底迟速”,这十四个大字就赫然写在人民出版社创设通告上,成为办社宗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版宗旨的表述也许有所不同,但宗旨的精髓却始终未变!无论是在传播马列、宣传真理方面,还是在繁荣学术、探索未来方面,人民版图书都秉承这一宗旨。几十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大批为世人所公认的精品力作。有的图书眼光犀利,独具卓识;有的图书取材宏富,考索赅博;有的图书大题小做,简明精悍。它们引领着当时的思想、理论、学术潮流,一版再版,不仅在当时享誉图书界,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影响。

内容概要

《中国教育改造》中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七十年后的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这一方面说明陶行知视野的宽广,研究问题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界旧习惯势力之大,老教育观念改变之难。他在“第一流的教育家”、“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学做合一”、“‘伪知识’阶级”等文章中所阐述的观点和事实,经过七十多年的考验,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过程中,“生活教育”学说在全国各地有了新的发展。过去,陶行知在改造乡村教育时强调“教育与农业携手”,现在,安徽已发展为“农科教结合”,浙江、山西发展为“科教兴农”、“科教兴村”,全国是“科教兴国”。在山西吕梁地区发展为“村校一体”,在江苏江浦县发展为“村级大教育”。过去,陶行知曾批判“应试教育”和“杀人的会考”,现在,“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书籍目录

自序重版序试验主义与新教育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教学合一第一流的教育家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一个用钱少的活学校评陈著之《家庭教育》——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国画也要提倡了整个的校长天将明之师范学校  ——江宁县立师范学校半日生活记无锡小学之新生命——开原乡立第一小学一日生活记南京中等学校训育研究会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我们的信条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从野人生活出发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如何教农民出头?平等与自由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答操震球之问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伪知识”阶级艺友制师范教育答客问——关于南京六校招收艺友之解释附录  行是知之始  生活即教育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  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  民族解放大学校  生活教育之特质  创造宣言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民主教育  社会大学颂

章节摘录

  试验主义与新教育  《说文》:“新,取木也。”木有取去复萌之力,故新有层出不已之义。新教育与旧教育之分,其在兹乎?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故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亦视其发明能力之如何耳。发明之道奈何?曰,凡天下之物,莫不有赖于其所处之境况。境况不同,则征象有异。胡欲致知穷理,必先约束其境况,而号召其象征,然后效用乃见。此试验之精神,近世一切发明所由来也。彼善试验者立假设,择方法,举凡欲格之物,尽纳之于规范之中:远者近之,微者大之,繁者简之,杂者纯之,合者析之,分者通之,多方以试之,屡试以验之,更较其异同,审其消长,观其动静,察其变化,然后因果可明而理可穷也。例如试验甲乙二教授法之优劣,则必将试验时之一切情形,归为一致。盖必先一其教师,一其教材,一其设备,一其时间,一其地方,而所教之学生又须年龄等,男女等,家境等,程度等,然后施以各异之教法,乃可知结果之攸归;屡试而验,然后二法之优劣,乃可得而发明焉。故欲求常新之道,必先有去旧之方。试验者,去旧之方也。盖尝论之,教育之所以旧者五,革而新之,其惟试验。所谓五旧者何?   一曰依赖天工 彼依赖天工者,待天垂象,俟物示征,成败利钝,皆委于气数。究其流弊,则以有限之时间,逐不可必得之因果,是役于物而制于天也,安得不为所困哉?困即无自新之力矣。苟其有之,或出于偶然。即有常矣,或所示者吝,吾又安能穷其极而启其新耶?荀子曰:“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此数语可谓中试验精神之窾要矣。盖善试验者役物而不为物所役;制天而不为天所制。惟其以人力胜天工,故能探其奥蕴,常保其新焉。   二曰沿袭陈法 彼泥古之人,以仍旧贯为能事。行一事,措一词,必求先例。有例可援,虽害不问;无例可援,虽善不行。然今昔时势不同,问题亦异。问题既异,方法当殊。故适于昔者未必适于今。徒执古人之成规,以解决今之问题,则圆枘方凿,不能相容,何能求其进步也?故欲求教育刷新进步,必先有试验,以养成其自得之能力。能自得,始能发明;能发明,则陈法自去,教育自新矣。   三曰率任已意 教育为一种专门事业,必学焉而后成。然从事教育之人,偏欲凭一已一时之意,以定进行之趋向。故思而不学,凭空构想者有之;一知半解,武断从事者有之;甚至昧于解决,以不了了之者亦有之。空想则无新可见;武断则绝自新之路;不了了之,则直无新之希望矣。欲救斯弊,必使所思者皆有所凭,所断者皆有所据;困难之来,必设法求所以解决之,约束之,利用之:凡此皆试验之道也。  四曰仪型他国 今之号称新人物者,辄以仪型外国制度为能事;而一般人士,见有能仪型外人者,亦辄谓为新人物。虽然,彼岂真能新哉?夫一物之发明,先多守秘密。自秘密以迄于公布,须历几时何?自公布以迄于外传,又须历几何时?况吾所仪型者,或出于误会。以误传误,为害非浅。即得其真相,而辗转传述,多需时日。恐吾人之所谓新者,他人已以为旧矣。不特此也。中外情形有同者,有不同者。同者借镜,他山之石,固可攻玉。不同者而效焉,则适于外者未必适于中。试一观今日国中之教育,应有而无,应无而有者,在在皆是。此非仪型外国之过欤?若能实心试验,则特别发明,足以自用。公共原理,足以教人。教育之进步,可操左券矣。   五曰偶尔尝试 当一主义发生之时,必有人焉慕其美名而失其真意。其弊也,弥近似而大乱真。乃时人不察,误认试验为尝试。计划不确,方法无定,新猷未出,已中途而废矣。彼真试验者则不然。必也有计划,有方法,视阻力为当然,失败为难免,具百折不回之气概,再接再厉之精神。成败虽未可必,然世界实由此而进步,教育亦由此而进步。此岂特尝试之见者所可能哉!   既能塞陈旧之道,复能开常新之源,试验之用,岂不大哉!推类至尽,发古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皆试验之力量也。吾国数千年来相传不绝之方法,惟有致知在格物一语。然格物之法何在,晦庵与阳明各持一说。晦翁以“即物穷理”释之,近矣。然而即物穷理,又当用何法乎?无法以即物穷理,则物仍不可格,知仍不可致。阳明固尝使用即物穷理者也,其言曰,“初年与钱友同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因指亭前竹子令去格看,钱子早夜去穷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劳神成疾。当初说他这时精力不足,某因自去穷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类此者,皆坐格物不得其法之弊也。假使阳明更进一步,不责物之无可格,只责格之不得法,竞竞然以改良方法自任,则近世发明史中,吾国人何至迄今无所贡献?然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全国学者,苟能尽刷其依赖天工、沿袭旧法、仪型外国、率任已意旧习,一致以试验为主,则施之教育而教育新,施之万事而万事新,未始非新国新民大计也。不然,若以应时为尽新之能事,则彼所谓旧教育者,当时亦尝为新教育也;而今之新教育,又安知他日之不或旧耶?   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  自本社标解决生计问题为进行之方针,一般学者,往往以文害辞,以辞害意,误会提倡者之本旨。推其原因,多于不明生计二字之界说所致。惟其不明乎此,故或广之而训作生活,或狭之而训作衣食;驯至彼一是非,此一是非,议论纷纭,莫衷一是。不徒反对者得所藉口,即办学者也无所适从。其隐为职业教育前途之障碍,良非浅鲜。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欲职业教育之卓著成效,必自确定一正当之主义始。   夫职业教育之成效既有赖于正当主义,则问何谓正当之主义,生活乎?衣食乎?抑生活衣食之外别有正当之主义乎?   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其范围之广,实与教育等。有关于职业之生活,即有关于职业之教育;有关于消闲之生活,即有关于消闲之教育;有关于社交之生活,即有关于社交之教育;有关于天然界之生活,即有关于天然界之教育。人之生活四,职业其一;人之教育四,职业教育其一。故生活为全体,职业为部分;教育为全体,职业为部分。以教育全体之生活目的视为职业教育之特别目的,则职业教育之目的何以示别于教育全体之目的,又何以示别于他种教育之目的乎?故生活之不能为职业教育独专之主义者,以其泛也。   生活主义固不适于职业教育之采用矣。衣食主义则何如?大凡衣食之来源有四:职业、祖遗、乞丐、盗窃是也。职业教育若以衣食为主义,彼之习赖子、乞丐、盗窃者,不亦同具一主义乎?而彼养成赖子、乞丐、盗窃者,亦得自命为职业教育家乎?此衣食主义之不适于职业教育者一也。不宁惟是,职业教育苟以衣食为主义,则衣食充足者不必他求,可以不受职业教育矣。此衣食主义之不适于职业教育者二也。且以衣食主义为职业教育之正的,则一切计划将趋于温饱之一途。此犹施舍也。夫邑号朝歌,墨翟回车;里名胜母,曾子不入。学校以施舍为主旨,则束身自好者行将见而却步矣。此衣食主义之不适于职业教育者三也。凡主义之作用,所以指导进行之方法。若标一主义不能作方法之指针,则奚以贵?故衣食之可否为职业教育之主义,亦视其有无补助于职业方法之规定耳。夫学校必有师资,吾辈选择职业教员,能以衣食为其标准乎?学校必有设备,吾人布置职业教具,能以衣食为其标准乎?又试问职业学校收录学生,可否以衣食为去取?支配课程,可否以衣食为根据?衣食主义之于职业教育方法,实无丝毫之指导性质。有之,则吾不知也。衣食既不能为职业教育方法施行之指导,则其不宜为职业教育之主义,又明矣。此衣食主义不适于职业教育者四也。不特此也,吾人作事之目的,有内外之分。衣食者,事外之目的也;乐业者,事内之目的也。足衣足食而不乐于业,则事外虽无冻馁之虞,事内不免劳碌之患。彼持衣食以为职业教育主义者,是忽乐业之道也。此衣食主义不适于职业教育者五也。且职业教育苟以衣食主义相号召,则教师为衣食教,学生为衣食学。无声无臭之中隐然养成一副自私之精神。美国人士视职业教育与学赚钱(Learning to earn)为一途,有识者如杜威(Dewey)先生辈,咸以其近于自私,尝为词以辟之。吾国当兹民生穷蹙之际,国人已以衣食为口头禅,兴学者又从而助长其焰,吾深惧国人自私之念,将一发难餍矣。此衣食主义之不适于职业教育者六也。是故衣食主义为众弊之渊薮,欲职业教育之有利无弊,非革除衣食主义不为功。   衣食主义既多弊窦,生活主义又太宽泛,二者皆不适用于职业教育,然则果应以何者为正当之主义乎?曰,职业作用之所在,即职业教育主义之所在。职业以生利为作用,故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生利有二种:一曰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是;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治病是。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生产虽有事物之不同,然其有利于群则一。故凡生利之人,皆谓之职业界中人,不能生利之人,皆不得谓之职业界中人。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凡不能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不得谓之职业教育。生利主义既限于职业之作用,自是职业教育之特别目的,非复如生活主义之宽泛矣,此其一。以生利主义比较衣食主义尤无弊窦之可指,故以生利主义为准绳,则不能生利之赖子、乞丐、盗窃与养成之者,皆摈于职业教育之外矣,此其二。学校既以生利为主义,则足于衣食而不能生利者无所施其遁避,此其三。父母莫不欲其子女之能生利,职业教育苟以生利为主义,自能免于施舍之性质,自好者方将督促子女入学之不暇,又何暇反加阻力乎?此其四。职业既以生利为作用,吾人果采用生利主义以办职业教育,则生利之方法,即可为职业教育方法之指针,此其五。职业教育既以养成生利人物为主义,则其注重之点在生利时之各种手续,势必使人人于生利之时能安乐其业,故无劳碌之弊,此其六。生利主义侧重发舒内力以应群需,所呈现象正与衣食主义相反。生产一事一物时,必自审曰:“吾能生产乎?吾所生产之事物于群有利乎?”教师学生于不知不觉中自具一种利群之精神,此其七。不特此也,能生利之人即能得生活上一部分之幸福;而一衣一食亦自能措置裕如。不能生利之人,则虽有安富尊荣亦难长守。故惟患不能生利,不患不得生活之幸福与温饱。然则生利主义既无生活主义之宽泛,复无衣食主义之丛弊,又几兼二者之益而有之,岂非职业教育之正当主义乎?   生利主义之职业师资?职业教育既以养成生利人物为其主要之目的,则其直接教授职业之师资,自必以能生利之人为限。盖己立而后能立人,己达而后能达人,天下未有无生利经验之人而能教人生利者。昔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孔子岂故为拒绝哉?亦以业有专精,事有专习,孔子之不知农圃,亦犹老农老圃之不知六艺耳。由是以推,无治病之经验者,不可以教医;无贸易之经验者,不可以教商。凡百职业,莫不皆然。故职业教师之第一要事,即在生利之经验。无生利之经验,则以书生教书生,虽冒职业教师之名,非吾之所谓职业教师也。   然职业教师不徒负养成生利人物之责,且负有改良所产事物之责。欲求事物之改良,则非于经验之外别具生利之学识不可。无学识以为经验之指导,则势必故步自封,不求进醛?吾国农业数千年来所以少改良者,亦以徒有经验而无学识以操纵之耳。故职业教师之第二要事,是为生利之学识。   兼有生利之经验、学识,尚不足以尽职业教师之能事。盖教授生利之法,随业而异。有宜先理想而后实习者,有宜先实习而后理想者,有宜理想、实习同时并进者。为职业教师者自宜熟悉学者之心理,教材之性质,使所教所学皆能浃洽生利之方法,而奏事半功倍之效。故职业教师之第三要事,为生利之教授法。   准如前说,则健全之职业教师,自必以经验、学术、教法三者皆具为标准。三者不可得兼,则宁舍教法学术而取经验。盖无学术、教法而有经验,则教师尚不失为生利之人物,纵无进取良法,然学生自能仪型教师所为,以生产事物。既能生产事物,即不失职业教育之本旨。如无经验,则教授法无由精密,纵学术高尚,断不能教学生之生利。既不能生利,则失职业教育之本旨矣。是故经验、学术、教法三者皆为职业教师所必具之要事,然三者之中,经验尤为根本焉。   职业教师既以生利经验为根本之资格,则养成职业师资自当取材于职业界之杰出者。彼自职业中来,既富有经验,又安于其事,再加以学术教法,当可蔚为良材。概之收录普通学子,为事当较易,收效亦当较良且速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教育改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4条)

 
 

  •   这本书是陶行知的著作,真实的可以理解其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也可以从其名字上分辨出他的教育观念陶“行”“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终。符合其受王阳明“心学”中“知行合一”影响的背景。
  •   陶行知先生不愧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他的六七十年前的教育思想至今仍闪耀着**的光辉只是我们的现代教育并没有很好秉承先生所指引给我们的方向以至我们的教育走了太多不必要的弯路今天重读先生的教育论著不得不佩服其远见卓识和深刻的智慧也引发我们对当今中国教育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   自从看过陶行知先生的事迹、教学思想理论等,在看当今的人民教育家,不说了。
    总之,值得每一个做教育的人看,审视自己是否有真的教育情怀、教育理想,还是为了那所谓的绩效工资。
  •   看看现在的教育,看看以往的教育观点,值得深思
  •   值得一看,中国教育未来的改革
  •   只是为了做教育研究才卖他的书。
  •   这是将要学习的教育经典作,还没细读。喜欢陶老先生的教育观。
  •   全是正品,正在读徒步中国、蔡元培自述,感觉很好。
  •   学术性强的专业书。研究专看。
  •   赞一个!很满意!
  •   帮别人买的,听说质量可以,其他不详。
  •   还没有看,但是同性质的书一定不错
  •   学陶好书,推荐!
  •   这个书,专业的,值得认真看
  •   很不错 用心研读ing
  •   支持,顶。
  •   帮老公买的,还没看,应该不错的.
  •   推荐、
  •   名家经典,受益匪浅
  •   内容不需多说!但是不多有点贵啊!!
  •   对了解教育方便只是有比较大的帮助。很多都是作者亲身体会。。
  •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值得大家一读
  •   本来预计第二天可以到货,打电话和家里人说好了收获,但是等了一天都没有到。
  •   难懂,帮朋友买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