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先锋诗潮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罗振亚 著  页数:38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20世纪中国先锋诗潮的三次自律运动期为框架,在描述20世纪中国先锋诗潮的流变过程,探讨象征诗派、现代诗派、九叶诗派、台湾现代诗派、朦胧诗派、后朦胧诗派、90年代的个人化诗歌、70后诗歌以及女性主义诗歌之间的承续与变异、每个时段不同特质的基础上,重点揭示各流派之伺共融互补、错综复杂的关系,总结20世纪中国先锋诗潮的内在律动模式和流变规律,探讨其与20世纪历史、中外诗歌艺术传统的复杂关联,发现并把握中国先锋诗学的重要问题,最终建立了20世纪中国先锋诗学体系。

作者简介

罗振亚(1963-  ),黑龙江讷河人,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任教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天津市写作学会副会长。出版有《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等专著六种,主编《龙江特色作家研究》等丛书四套,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先后获黑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青年一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等奖励,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及省市社科基金项目多种。

书籍目录

绪论  20世纪中国先锋诗潮的嬗变及其历史启迪第一章  新诗史上的一支异军:20世纪20年代的“象征诗派”  第一节  悄然飘落的“微雨”:象征诗派的萌动  第二节  “中伤的野鹤”:象征诗派的意向模态  第三节  出入于“象征的森林”:象征诗派的艺术趋向  第四节  一支有代表性的潮流:象征诗派的功过评说第二章  中西艺术交汇处的卓然创造: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诗派”  第一节  由来与归宿:现代诗派的发生动因与历史流变  第二节  “纯诗”艺术的理论基石:现代诗派的诗学思想  第三节  病态的诗化青春:现代诗派的情思空间  第四节  制作“合适的鞋子”:现代诗派的艺术创新  第五节  一片沃野  二水分流:现代诗派中主情派与主知派的审美差异第三章  严肃而痛苦的探索:20世纪40年代的“九叶诗派”  第一节  在现实与心灵的二重空间鸣唱:九叶诗派的本体世界特征  第二节  “深沉的河”:九叶诗派审美品格的寻求与构建  第三节  充满启迪意义的丰碑:九叶诗派的发生动因与美学价值第四章  扯不断的血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代派诗”  第一节  回头的浪子:台湾现代诗的西化与回归  第二节  “孤岛”奇葩:台湾现代诗的思想与艺术殊相  第二节  闪烁群星谱:台湾现代诗人抽样透析第五章  定格辉煌:新时期的“朦胧诗派”  第一节  运行的地火:“前朦胧诗”论  第二节  心灵与历史的同构:朦胧诗派的心理机制  第三节  断裂地带崛起的峰峦:朦胧诗派的美学追索  第四节  永远的风景:朦胧诗的争鸣与“盖棺论定”第六章  集体书写的“美丽的混乱”:“第三代”诗歌运动  第一节  生命本体的喧哗:“第三代”诗的意味革命  第二节  从意象到事态:“第三代”诗抒情策略的转移  第三节  告别优雅:圭臬崩溃后的俗美呈现  第四节  迷踪与沉寂:“第三代”诗的命运反思第七章  “个人化写作”的确立与分化:20世纪90年代的先锋诗歌  第一节  先锋诗歌的历史断裂与转型  第二节  “个人化写作”:通往“此在”的诗学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的“叙事诗学”  第四节  “知识分子写作”:智性的思想批判  第五节  民间立场:日常口语化的解构写作  第六节  先锋诗坛的“多事之秋”:世纪末的论争和分化第八章  “另类”的声音:“下半身写作”领衔的'70后诗歌  第一节  形下世界的肉体“乌托邦”  第二节  原创的“快乐的文本”  第三节  “突围”与“运动”第九章  出入于“自己的屋子”:女性主义诗歌  第一节  解构传统:20世纪80年代的躯体诗学  第二节  激情同技术遇合:20世纪90年代的审美新向度结语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新诗史上的一支异军:20世纪20年代的“象征诗派”第三节 出入于“象征的森林”:象征诗派的艺术趋向象征诗派的抒情分子似乎缺少思想家的辨识力、深刻与胸怀,更多具备的是敏感、直觉与细腻。他们以诗人艺术家而远非哲人思想家身份拍摄的零碎情思底片,为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心灵等某些影像建立了一份朦胧而清晰的永久性档案,仅凭这点便已功不可没。但它还不是象征诗派的看家本领,因为这种情思意向在当时难说为独家专利,它在新月诗派和其他一些诗人那里都有种似曾相识感。与意向的积极探索比较,象征诗派的实绩更体现在传达意向的形式探索,一片迷濛幽微艺术世界的艰难营构上。正是这种探索,才使象征诗派被推向了诗坛艺术前沿,步入了卓然不群的福地。朱自清在俯瞰20世纪20年代诗坛时,曾做过如下判断:新诗诞生以来的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一派比一派强,新诗是在进步着的”,这段主要源于艺术方面的感慨,为后人以历史主义原则评说象征主义者提供了一把必要的尺度。自由诗派切近人生真相却空洞直白;格律诗派虽补足了自由诗派的缺憾却又因“戴着脚镣跳舞”误入形式桎梏;象征诗派则企图将中西文学“两家所有、试为沟通”,借外国象征诗形式浇铸自己之块垒,以充满暗示效应的朦胧美感、官感的奇思交错与艺术形式的自足性的高扬,独辟路径,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任何的理论概括都是灰色而片面的,它无法穷尽现象的纷纭,并且常常以牺牲个体的特点为代价。象征诗人们因审美趣味、价值取向、影响渠道、性情修养诸方面的差异,创作格局可谓姚黄魏紫、色调各异;但从宏观视角整体透视仍可看出其艺术趋向的一致性。当然需要声明,对象征诗派的艺术把握的各点并非对每一个诗人都完全适合。暗示效应:以象征为底座的朦胧堂奥当我们面对象征诗派构筑的一群群情思建筑物时,实际上面对的是20世纪20年代整个中国的文化与心灵,因为它们都充满了象征意蕴与暗示氛围。尽管其中一些意象隶属个人化心智与经验结晶,但也积淀着浓厚的集体无意识源。波德莱尔称诗是“富于启发的巫术”,魏尔仑说诗应像“面纱后面美丽的双眼”,马拉美批评巴那斯派时更直接地表明“直接称呼事物名称就已经消失了四分之三的诗歌快感”。发掘其本质即象征主义主张不直接表现情感,而应重隐喻暗示,使诗玄妙神秘乃至深不可测。受其启迪影响,象征诗派这群非闭合式的艺术营造者们走得更远。他们干脆挑明诗要有“朦胧之美”、“诗之需要image(形象、象征)犹人身之需要血液”;“诗是要暗示的,诗是最忌说明的”,“诗是不象化学的H2+O=H2O那样明白的,诗越不明白越好”,“诗要有大的暗示能”;“诗,要作者不要为作而作,需要为感觉而作”,这显然已有“跟着感觉走”的意味。种种直觉式的非理性陈述,不外乎指诗要含蓄蕴藉,要重多义性、飘忽性、暗示性和隐喻功能。在这种诗歌观念与内敛化情态结构的统摄下,李金发等象征诗人们纷纷炮制具备暗示效应的艺术结构,具体说它得力于两方面的积极探索。

编辑推荐

《20世纪中国先锋诗潮》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世纪中国先锋诗潮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对我来说这是一本好书。平常读诗不多,对诗歌特别是种种诗歌的潮流和派别没什么了解。通过阅读这本书不光是弥补了些这方面的知识缺陷,关键是让我发现了些新的品种。比如70后的作品,亲切幽默,总是让人会心一笑。呵呵
  •   敬仰罗振亚老师
  •   这本没问题,挺好,至少没被弄坏之类的
  •   包含了作者之前的两本书的内容,经过了修订,很值得一读
  •   我不知道大路为什么常是蓝色总该不会是大地向上苍的祈祷何不涂为绿色这样可以代表希望 若是如此我可真是忽略了生命由蓝而通向绿所获得的生发
  •   还好,值得看看
  •   封面太一般。
  •   郁闷,就看了封面就丢了
  •   为了考博买的书,还没看完。似乎还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