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学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彭修银  页数:41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全球化时代的东方美学”,主要是对东方美学的理论形态、东方美学在世界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东方美学形成的文化语境等方面进行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对印度、伊斯兰阿拉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美学特点,从其国家、地区和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考察;简明地阐述了在全球文化不断趋向交流融合的今天,东方美学与艺术如何以它深刻的思想智慧、特殊的理论形态和广泛的艺术实践,为西方美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和实践力量。    中篇——“东方美学中的‘他者…’,主要在东方与西方、传统和现代的文化语境中,对近代以来曰本在接受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过程中的情境进行了分析;对日本近代几位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家、美学家如:西周、芬诺洛萨、冈仓天心等如何致力于东西文艺理论、东西美学内在品质的化合,即近代精神与传统神髓结合的艰辛历程进行了追述;对中日近代“美学”、“美术”等一些重要概念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对“美学”、“美术”作为中日近现代文艺学、美学、美术学的一个规范学术话语和一个学科名称,进行了考证。    下篇——“东方美学中的‘日本桥’的作用”,主要对近代日本作为输入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中间人”对中国现代形态的美学和文艺学的影响作了详实的分析和考察。该篇首先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以影响的结构性倾向为切入点考察和分析了促成日本近现代文艺学、美学对中国现代形态文艺学、美学产生影响的主要特征,其中包括日本近现代文艺学、美学如何促成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的奠基;如何影响中国文艺学、美学学科体系的建构;如何影响中国文艺学、美学研究者掌握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等。

作者简介

彭修银,湖北广水人,文学博士,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东方美学、艺术美学研究。近年来在海内外出版学术专著9部,代表性著作有:《美学范畴论》、《中国文人画的美学传统》、《中西戏剧美学思想比较研究》、《中国绘画艺术论》、《中国前卫艺术家群体的文化心态与美学追寻》、《日本近现代绘画史》等。另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书籍目录

上篇 全球化时代的东方美学 回归东方走向世界——全球化时代的东方美学 从东方文化的深层结构寻找东方美学的现代生长点 东西互动——东方美学研究的文化环境 中国美学在东方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东方美学中的“意象”理论 东方美学原始意象的表现形态 居住地的逻辑:东方美学的泛生态意识特征 古代印度美学 伊斯兰美学思想初探 日本审美文化的抒情性 “物哀”与日本民族的植物美学观 空寂:日本民族审美的最高境界中篇 东方美学中的“他者” 西周的“美妙学说”及其在中日近现代美学史上的地位 芬诺洛萨的东方美学观 冈仓天心的东方美学思想与艺术史观 东方近代美术的曙光——日本江户时代 日本近代“美术”概念形成之考证 “日本画”、“洋画”概念的形成 近现代日本美术发展史的时期划分下篇 东方美学中的“日本桥” 日本作为输入西方文艺理论、美学的  “中间人”对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的影响 近现代中日接受西方美学文艺学的异同 促成日本近代美学文艺学对中国现代文  美学文艺学影响的主要因素 “西方一日本一中国”模式:日本近代  美学文艺学对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 ……后记

章节摘录

上篇 全球化时代的东方美学回归东方走向世界——全球化时代的东方美学一、“轴心时代”的东方美学“轴心时代”(Axial Age)这个概念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1883—1969)在他的《人的历史》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说:“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所发生的精神过程,似乎建立了这样一个轴心。在这时候,我们今日生活中的人开始出现。让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之为‘轴心时代’。在这一时代充满了不平常的事件。在中国诞生了孔子和老子,中国哲学的各种派别的兴起,这是墨子、庄子以及无数其他人的时代。在印度,这是优波尼沙和佛陀的时代;如在中国一样,所有哲学派别,包括怀疑主义、唯物主义、诡辩派和虚无主义都得到了发展。在伊朗,袄教提出它挑战式的论点,认为宇宙的过程属于善与恶的斗争;在巴勒斯坦,先知们奋起:以利亚、以赛亚、耶利米、第二以赛亚。希腊产生了荷马、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修昔底德和阿基米德。这些名字仅仅说明这个巨大的发展而已,这都是在几世纪之内单独地也差不多同时地在中国、印度和西方出现的。”在轴心时代的东方,诞生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这些相互隔绝的地区和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大文化模式。这四大文化模式直接指示东方各地区、民族、国家后来的文化走向,而东方美学作为东方文化范畴直接凝结于上述各文化系统之中。枝须,找到其在现代气候下能够存活生长的关节点,再对外来文化的合理成分进行理论嫁接,才能培养出美学艺术理论在现时代有生命活力的健康之木。从东方美学的重要代表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成中,我们或许可以窥见东方美学的一些本质特征,从而把握东方美学的深层结构。中国古典美学的创立者华夏民族的原始初民生活在气候温和的内陆腹地,狩猎、农耕是当时他们的主要生存和生产方式。在这种生存生产方式中自然环境对他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风调雨顺,初民们则得以生息繁衍,反之,则面临巨大的生存危险,这就造就了初民们与自然环境的一种亲密关系。对于山川草木、星云雷电,他们怀着一种深切的依赖、依恋情感,于是在劳作之余、收获之后,他们围着篝火起舞欢唱,感谢自然的体恤和顾惜。在这些原始的艺术活动中,初民们体味着与自然神灵交往融合的无限安慰和快乐,个体的有限和无助在其中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消融,这里,孕育着初民们审美意识的最初萌芽。这些原始舞蹈、歌唱逐渐演变成后来的祭祀礼仪,与神灵对话的意识加强了,在对话中人们更加坚信他们能够与自然神灵彼此了解、相互交流进而融为一体,于是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观念树立起来了。中国社会由原始至奴隶而封建,社会形态尽管有所更变,以氏族土地所有制和血缘宗亲关系为主的社会组织方式却一直未被破坏。因此,初民们建立起来的原始观物方式和天人和谐的观念也被保留下来,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关键,也成为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根基和特征渊源。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焦点是人,是人与外部环境的和谐,这包括人与社会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层次。这使得它不仅要解决人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问题,还要关注人的心灵的安适与自由。逐渐发展起来的庞大、稳固的伦理文化指导人们如何在社会中各居其位、和谐生存,作为其补充和延伸的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则回答了心灵如何超越个体和有限、超越社会的拘役和人世的牵绊达到与自然宇宙同游的自由境界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富有美学意义和精神,或者说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

编辑推荐

《东方美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球文化不断趋向交流融合的今天,东方美学与艺术以它深刻的思想智慧、特殊的理论形态和广泛的审美实践,为西方美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力量。越来越多的世界级的学者和艺术家以向往的目光看待东方美学和艺术。东方美学,是东方各国家、各民族和地区在独立自存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美学思想,是一个开放的概念,经历发“轴心时代”的“历时性创化”、“中心时代”的“共时性吸收”和正在经历着“全球化时代”的“现在——未来性重建”。这里既有延续和断裂,又有继承、互渗、融合和重建。东方美学研究的提出就包含了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的研究和跨文化比较研究两种路向上的综合建构。而这种综台建构又必然建基于历史性与民族性两个维度上的思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东方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拆开包装的时候我以为是旧书!封面都脏了,不知道怎么发的货!!!!
  •   收到书很郁闷!!书的封面完全是脏的,内容很不错,但是当当的质量让人不满!!!
  •   这本书本身是很好的,彭修银也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卓越真是太不给力了,寄过来的时候书的封面脏的实在可以,好在内里还算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