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民族思想与政策研究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曾文芳  页数:29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即以传世先秦文献和陆续出土的考古资料为依据,参考古今有关论著,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历史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力图完整展示夏商周三代民族思想、政策的产生和发展脉络,探讨其民族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与民族产生、国家更替以及与民族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等。并在对这一时期所有民族观的思想、言论和实践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儒家以外其他诸子学说(如《吕氏春秋》、《墨子》等)在民族思想上的内容研究,也尝试着挖掘商代卜辞和周代铭文中所反映出的民族思想,同时又加大了对春秋战国各主要诸侯国民族政策的分类研究。

作者简介

曾文芳,1973年生,新疆伊犁人。1993年毕业于新疆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入陕西省委党校任教;2007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陕西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流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民族史、中国民族思想史、干部实用写作等。在《西北民族研究》、《西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撰写教材4部,并承担省级以上课题多项。

书籍目录

绪论 一、对我国“民族”概念的认识 二、夏商周“民族思想”与“民族政策”的内涵 三、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解 四、本课题的研究状况与创新第一章  我国早期人类的起源、多元分布与传说中的族际交往 一、我国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多元文化遗存 二、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民族多元文化区系 三、我国传说时代原始民族集团的分布与传说中的族际交往第二章  夏商时期民族思想的产生与民族政策 一、夏朝民族思想的产生与民族政策 二、商朝民族思想的初步发展与民族政策第三章  西周时期民族思想的强化与民族政策 一、周族的发展与周初民族分布 二、“四夷”观念的产生与我国早期的夷夏之辨 三、西周民族思想的逐步强化与民族政策的调整第四章  春秋时期民族思想的争鸣与民族政策 一、华夷对立的历史背景与民族思想的新内涵 二、春秋诸子民族思想的多元化与相互影响  三、春秋“五霸”民族政策的多元化实践第五章  战国时期民族思想的兼融与民族政策 一、华夷一体的历史趋势与诸子民族思想的发展 二、“大一统”主导下诸子民族思想的兼融 三、楚、燕、赵、秦等诸侯国的民族统一政策评析第六章  《吕氏春秋》对诸子民族思想的总结与阐释 一、立足于统一大业的“天下”观念 二、更为系统、理性和实用的德治论 三、更为系统、理性和实用的治国论结语  夏商周民族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对后世的影响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我国早期人类的起源、多元分布与传说中的族际交往  二、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民族多元文化区系  “大量C14年代说明,从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开始,其问隔是很短的;有的地区,两者几乎是衔接的。”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出现一般被视为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这一时期,从发现我国原始族群在旧石器时代的分布基础上由点状扩展为非连续性块状结构,相近居住地的原始族群因族际交往的加强,相互文化的渐入,在地域分布上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七大文化区系。  距今12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知人类遗址分布点主要有陕西大荔沙苑,江西万年仙人洞,广西柳州大龙潭鲤鱼嘴、白莲洞,广东翁源青塘、阳春独石仔、封开县黄岩洞、潮安石尾山,山西怀仁鹅毛口,内蒙古哲里术盟扎鲁特旗南勿乎井、科尔沁右翼中旗嘎查,青海贵南拉乙亥,贵州平坝县飞虎山洞,台湾玉山等处,这一时期尚处于刀耕火种的农业阶段,使用局部磨光的打制石器,并开始使用粗制陶器,饲养牛羊等食草性动物。距今8000-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的分布已经表现出一定区域内的文化共性。如在黄河上游地区的青海东部、甘肃的洮河流域、渭水上游、河西走廊东部以及宁夏南部地区出现了以彩陶著称的马家窑文化和宗日文化类型,出土的这一时期陶器的数量和质量都居全国之冠,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彩绘陶器,充分体现出我国彩陶文化鼎盛时期的风貌。而在黄河中游的渭水流域、豫西和晋南有老官台、仰韶、庙底沟和客省庄文化分布区,豫中及周围有裴李岗、大河村、秦王寨、王湾文化分布区,冀中、冀南和豫北有南庄头、磁山、后岗文化分布区;黄河下游的泰沂山脉南北两侧及平原地带有后李、北辛文化分布区,鲁中、鲁南、苏北有大汶口文化分布区以及几乎包括山东全境、江苏、安徽以北至辽东半岛、西至豫东豫北的典型龙山文化分布区(后发展为岳石文化)。在长江流域的中游地区,有湘西北的彭头山和皂市下层文化,鄂西长江两岸有城背溪文化,鄂西和湖北地区有大溪文化,两湖平原有屈家岭文化,鄂西北和豫西南有青龙泉三期文化,汉水中下游有石家河文化,鄂南、湘北有桂花树三期文化;下游地区,有宁镇的早期“湖熟文化”,宁绍的河姆渡文化,太湖流域地马家浜、崧泽和良渚文化,江淮有清墩文化。华南地区的东南沿海有石峡、西憔山、大龙潭、昙石山、原山、阜南等文化类型。西南地区有云贵西部原始文化和西藏高原新石器文化分布,其中云南全省三分之一以上县市约有百多处遗址和遗物地点,西藏地区主要在藏东的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分布有二十余处。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在辽宁中部和东部的新乐文化和小珠山遗存,黑龙江东部和西部的新开流文化和昂昂溪遗存,以及红山、富河文化分布区等。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则不连续分布着少量细石器文化,如新疆地区,仅在哈密七角井、吐鲁番辛格尔和英都尔库什有属于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存。  总之,在我国迄今发现的七千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做过发掘的有四百多处,已命名为考古学文化的仅有数十种,而面貌较为清晰的,从民族研究角度大约可以归纳为七大文化系统: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系统;黄河中游的老官台、仰韶、裴李岗和大河村文化系统;黄河下游的大汶口、龙山文化系统;长江流域的良渚、大溪、屈家岭文化系统;南岭、武夷山以南、珠江流域、闽江流域的石峡、昙石山文化系统;阴山以北、辽河流域的红山、富河文化系统;以及广大西北、北方地区的细石器文化系统。每一个区系文化都有独特的风格,我们认为它们应分别属于不同的原始民族所创造的文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夏商周民族思想与政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本书做简单了解可以。研究写作一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