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集(全三册)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刘泽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刘泽华先生三十多年来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和政治文化的合集,共分三卷:第一卷《先秦政治思想史》,第二卷《秦至近代政治思想散论》,第三卷《王权主义与思想和社会》。通观三卷,他有两个论断,一是关于中国文化的质,他的结论是王权主义,儒学就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二是关于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其特点是权力支配经济。在学术界,持此类学术观点的学者被称为“刘泽华学派”,与以复兴儒学为己任的学者形成对比。

作者简介

刘泽华是目前国内著名的政治思想史专家,1935年2月生,河北石家庄人。1958年南开大学历史系肄业。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选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兼任先秦史研究会等10余个研究会理事。多年来着力于中国政治思想史和政治文化、知识分子史、政治史的研究。著有:《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中国的王权主义》;主编并与他人合著有:《中国传统政治思维》、《中国政治思想史》(三卷本)、《士人与社会》(第一卷、第二卷)、《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中国古代史》(上、下册)。

书籍目录

中国政治思想史集第一卷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章  商代的政治思想     一、商代的社会概况     二、上帝和祖先崇拜与神权政治     三、“余一人”和王权专制思想     四、几个政治概念的出现     五、结语 第二章  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西周的社会概况   第二节  周公尊天崇祖,敬德保民思想     一、周公旦辅政     二、敬天思想和对殷代上帝观念的修正     三、尊祖敬宗     四、明德慎罚思想     五、保民     六、建业与守业     七、结语   第三节  西周中后期的政冶思想     一、《尚书•吕刑》关于刑的起源与用刑原则的理论     二、祭公谋父论德与兵     三、邵公论弥谤     四、芮良夫论王不可专利     五、虢文公论民之大事在农     六、伯阳父论“和”、“同”   第四节  西周后期讥讽诗的政治意义 第三章  春秋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春秋时期社会概况     一、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状况     二、政治形势发展的特点     三、政治制度的变化     四、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春秋时期政治思潮综述     一、对“民”的种种认识     二、关于对君主、圣王的诸种认识     三、关于天人关系与政治     四、关于礼、法、刑、政的诸种观点     五、关于君主专制的种种认识     六、关于用人的几种主张     七、关于忠孝     八、关于仁     九、华夷之论   第三节  几个代表人物的政治思想     一、管仲的修旧与改良思想   二、晏婴的社稷重于君主说与“和同”论   三、子产的立法救世思想   四、叔向反对变法的守旧思想   五、范蠡的持盈、定倾、节事论      …… 第四章  春秋末和旧中国社会概况 第五章  法家以法、势、术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第六章  儒家以伦理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第七章  道家以法自然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第八章  墨子的兼爱论与绝对尚同的专制主义 第九章  《管子》“轻重”篇的商业治国理论 第十章  阴阳家以天人配合为特征的程式化政治思想 第十一章  《吕氏春秋》兼收并蓄的政治思想 附言中国政治思想史集第二卷 第一章  秦始皇神圣至上的皇帝观念:先秦政治文化的集成 第二章  秦始皇的帝王专制思想 第三章  陆贾的通变政治思想:仁义与无为的结合 第四章  贾谊的崇仁尚礼和以民为本的治安论 第五章  《礼记》的以礼、乐治国论 第六章  晁错的尚法与重农战思想 第七章  《淮南子》的无为政治思想 第八章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与君主专制主义理论 第九章  《五经》崇拜与思维方式 第十章  经学的在官与在野之争与儒学之分化 第十一章  汉代政治中的儒家精神 第十二章  罪己诏中的政治调节观念 第十三章  论汉代的炎黄观念与帝统和道统 第十四章  汉代“纬书”中神、自然、人一体化的政治观念 第十五章  《白虎通义》神化王权与三纲五常的“国宪化” 第十六章  何晏贵自然与用名教 第十七章  王弼“名教出于自然”的政治哲学 第十八章  嵇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政治观 第十九章  裴颁的崇有论和名教与无为相结合的政治思想 第二十章  郭象“存在即合理”:名教合于自然的政治思想 第二十一章  论贞观时期君臣的民本思想 第二十二章  孔颖达的道论与治道 第二十三章  从韩愈、柳宗元的表奏析君尊臣卑观念的普遍性 第二十四章  “理学”的圣人无我与圣王专制 第二十五章  论由传统政治观念向近代政治观念的转变 第二十六章  论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变 第二十七章  论由崇圣观念向平等、自由观念的转变 第二十八章  近代社团政党与中国公民意识的培育 第二十九章  学会做公民中国政治思想史集第三卷 弁言 第一章  王权主义:中国思想文化的历史定位 第二章  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与王权主义 第三章  王权主义的刚柔结构与政治意识 第四章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导论 第五章  天人合一与王权主义 第六章  王、道相对二分与合二为一 第七章  王、圣相对二分与合二为一 第八章  圣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 第九章  战国百家争鸣与王权主义理论的发展 第十章  先秦人性理论与君主专制主义 第十一章  先秦时代的谏议理论与君主专制主义 第十二章  春秋战国的“立公灭私”观念与社会的整合 第十三章  先秦时期的党、党禁与君主集权 第十四章  王权至上观念与权力运动大势 第十五章  先秦民论与君主专制主义 第十六章  先秦礼论与君主专制主义 第十七章  礼学与等级人学 第十八章  论乐的等级思想及其社会功能 第十九章  儒家人论与王权主义 第二十章  儒家的理想国与王权主义 第二十一章  不宜从儒学中刻意追求现代意识 第二十二章  先秦法家关于君主专制主义的理论 第二十三章  先秦法家立法原则初探 第二十四章  道、王与孔子和儒生 第二十五章  君主名号穹庐性的政治文化意义 第二十六章  帝王尊号的政治文化意义 第二十七章  论中国古代的亦主亦奴社会人格 第二十八章  臣民卑贱论 第二十九章  臣民的罪感意识刍议 第三十章  帝王对“学”与士人的控制 第三十一章  论处在政治与思想文化复杂关系中的士人 第三十二章  “天地之性人为贵”与王政 第三十三章  清官问題评议 第三十四章  先秦诸子与统治者在政治上的自我认识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商代的政治思想一、商代的社会概况商代的阶级和政治 商族是一个很古老的部族,商族的始祖契约略与夏禹同时。商族在灭夏建立商国之前,一直过着频繁迁徙的生活。商族祖先迁徙的地区,大抵不出今天的山东、河北与河南之间。传到汤时,商族已很强大,为了推翻夏朝,汤首先把夏的与国——韦(河南滑县)、顾(山东范县东南)和昆吾(河北濮阳东)征服,最后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商汤灭夏,在毫(河南濮阳)正式建立了商王朝(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商王国在中原统治了六百年左右。盘庚时迁殷,便又称殷。在商代这个阶级社会里,存在有剥削者氏族贵族、平民和奴隶等阶级。统治阶级的最高首领是国王,王占有广大的土地和奴隶,并且掌握着对人民生杀予夺的大权,执行着强力的统治。王以下有诸子、诸妇及太师、少师、侯、伯、男等贵族,又总称为“百姓”;有掌握祭祀和占卜的巫史、贞人;有由异族的酋长担任的统治异族的代理人邦伯、侯等。他们平时的生活和死后都是非常豪华的,安阳武官村贵族的大墓葬中,殉葬物有人、马、车骑,有精美的铜器、陶器、石器,有雕花的骨器等日用品,还有玩弄的犬猴,并发现殉葬的无头人骨数十具。贵族下面是平民,《尚书》说他们是从事稼穑的“小人”。卜辞中有“王人”,可能与“小人”同一身份。他们是从“百姓”中分化出来的穷人,地位虽比奴隶高一些,但也是被贵族统治、剥削的对象。商代最底层的阶级是奴隶。奴隶的来源有些是破产的平民,但主要来源则是、战争中的俘虏。

编辑推荐

《中国政治思想史集(全3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政治思想史集(全三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刘泽华对王权主义的历史内涵作了如下界定:"王权主义……是指社会的一种控制和运行机制。大致说来又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王权为中心的权力系统;二是以这种权力系统为骨架形成的社会结构;三是与上述状况相适应的观念体系。"(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集·总序》第1卷《先秦政治思想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在刘泽华的界定中,"以王权为中心的权力系统"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或者说"社会"是在"王权"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作为"观念体系"的王权主义则是王权主义上层建筑和由此所形成的社会结构的产物。那么,在以王权为中心的权力系统创造出它的产物社会结构之前,作为"一种控制和运行机制"的王权主义又存在于何处呢?或者说,它的"控制"对象是谁呢?它又在哪里"运行"呢?现实的历史并不想刘泽华所理解的那样。王权主义能够发展成为"一种控制和运行机制",不仅有一个过程,而且根本原因恰恰在于前现代中国有"家"有"国"而"社会"虚化,或者说,"社会"的虚化是王权主义作为一种"共同体"控制和运行机制得以发展起来并畅行无阻的根本原因。王权主义与"社会"之间在本质上是对立的关系,它的职能不是要"形成社会结构",相反,是要竭力阻止"社会"的形成。作为权力系统的王权主义和作为观念体系的王权主义之间的关系,在现实的历史上也正与刘泽华的理解相反。客观实在的历史事实是,王权权力系统和王权观念体系只是王权主义的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态,而不是两个不同的层次;作为以王权为中心的权力系统的王权主义是作为观念体系的王权主义外化了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是作为观念体系的王权主义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互作用运动的产物;作为观念体系的王权主义则是作为以王权为中心的权力系统的王权主义的本质根据,并且反映一定的经济基础。问题的关键从根本上说在于王权主义现实的经济基础是什么。王权主义无论作为上层建筑,还是作为意识形态形式,不可能是空中阁楼。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既不可能产生作为意识形态形式的王权主义,更不可能在此前提下外化出相应的上层建筑--以王权为中心的权力系统。王权主义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刘泽华举出了八条。第一条:"中国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即有一个最显赫的利益集团,这就是以王-贵族为中心的利益集团,以后则发展为帝王-贵族、官僚集团。"(第2页)这就是说,中国历史上的王权主义自从有文字记载就开始了,或者中国历史一进入文明时代就开始形成了王权主义。一部中国文明史(如果以"有文字记载"为标志的话)就是一部王权主义史。这其实是把"王"的存在当做王权主义的首要特征。但是,"王-贵族为中心的利益集团"或其高级形态"帝王-贵族、官僚集团"就必然标志着王权主义吗?或者说,它们两者之间就是一种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吗?从中国以外的其他民族的历史来看,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在西方历史上,也存在着"王-贵族为中心的利益集团"或"帝王-贵族集团"的历史时期,但并没有导致中国式的王权主义。中国的王权主义虽然与进入文明时代后形成的"王-贵族为中心的利益集团"或"帝王-贵族集团"有历史的联系,或者说它们是王权主义产生的历史的前提,但是它们本身并不能被归结为王权主义。王权主义只是与"帝王-官僚集团"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即它是"皇帝-官僚集团"政治体制下的产物。第一条涉及的是王权主义本身的内在根源问题,即:作为一种政治权力系统、一种政治控制和运行机制,它在政治领域自身之中的根源是什么?…………
  •   一部经典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值得推荐
  •   刘先生乃当今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泰斗,书不可不读
  •   自古以来学在官府,极少有知识分子为下层民众说话,现代更是如此。刘泽华有良知,敢说真话。如果没有人说真话,这个民族就完蛋了。
  •   逻辑清晰,是梳理政治思想的必备书籍
  •   篇幅很大,但是对于了解中国的思想变化很有帮助。
  •   刘老的书很好。获益匪浅。值得推荐。结合萧公权等的同样经典的著作一起看更好。但是,里面有印刷错误,人民出版社很不给力,黯然……
  •   观点独到,语言平实。
  •   符合作者的深度内涵
  •   经典的作品,很值得收藏
  •   特别的喜欢~是正品,就是有点慢
  •   三册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内容全面,不过写得比较早,解释的视角还有很深的阶级分析的影子,尽管作者力图避免。作为思想史,分析深度还稍欠缺一些。
  •   无体系,杂乱
  •   刘大国政治思想师是中史的执牛耳者,此书必读。在书店看过,这套书整合了刘老先生的大部分文章,比较全面。就是价格啊 呵呵 还是有点贵
  •   很有深度的书,值得看
  •   书的品相就不说了,存货有限,问题难免;所幸客服很专业,态度尚佳,反馈及时!
  •   货还好、老师让选的教材书、但是2号下的单9号到货也实在让人满意不起来、
  •   我最怕看思想史类的书了,人名多代表作多,看了几遍也觉得记不住,没什么收获。这本书真的是不错,第一本是按年代人物写的,第二本和第三本是总结中国政治思想的,高屋建瓴,从政治看到政治与社会关系,观点独特,论证充分。回过头来再看几千年中国政治思想的特质,就一目了然了。现在我对中国政治思想有了很浓的兴趣,想看完这套,在看李泽厚和萧公权的
  •   以前看过刘先生的先秦士人与社会,比较认同他的观点。后来看到过他主编的一套社会史丛书,都是着眼于批评中国传统封建政治的。这套政治史集,也许是第一卷的内容多少已经接触过了,我最喜欢第三卷,将王权主义之于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影响分析论述的很透彻。... 阅读更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