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秀华,程瑞山 著 页数:296
内容概要
《为政治立“法”: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研究》的研究,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十一大问题: 其一,导论部分,主要涉及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论题的形成、意义及方法等前提性问题。 其二,“价值”部分,包括毛泽东关于政治的理想追求和现实正当性两大问题。 其三,“制度”部分,包括毛泽东关于政治的制度准则及制度设置方面要处理的四大问题:集体与个人;功利与道义;冲突与和谐;德治与法治。 其四,“主体”部分,包括革命者(公民)的政治道德与政治家的职业伦理两大问题。 其五,结论部分,在分析总结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精神特质的基础上,研究其历史定位及继承价值。它包括逻辑分析与现实总结两个方面的问题。 在方法方面,鉴于毛泽东这一重要人物的特殊历史地位,为尽可能摆脱历史记忆和心理情绪等方面的主观干扰,还思想于历史,显价值于当代,《为政治立“法”: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研究》在研究中设置了这样三个宏大的考察视角,即传统与现代、中与西,革命与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方法为指导,综合应用概念分析、显性分析与隐性分析相结合等多种具体方法,对其进行广泛的比较性研究。
作者简介
王秀华,(1967- ),女,现任河北省委党校哲学社会学教研部教授、副主任,200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伦理学。近年来,围绕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现代哲学》、《伦理学研究》、《社会科学报》、《河北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有学术影响的论文20余篇。2006年获河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书籍目录
导论:伦理之于政治一、“政治伦理”及“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二、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的形成三、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与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的走向第一章 平等的正义:政治伦理的理想之维一、毛泽东的价值变革与理想追求二、毛泽东的平等正义与中国传统的均平正义三、毛泽东的平等正义与资产阶级的公平正义第二章 为人民服务:政治伦理的现实尺度一、正当性与政治二、为人民服务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正当性三、从奴隶到主人:毛泽东的人民概念及其伦理性变革第三章 集体与个人的辩证:政治制度中的伦理准则(一)一、政治生活中的“集体”与“个人”二、毛泽东集体主义的思想内涵三、毛泽东反对个人主义的特殊内涵第四章 道义与功利的统一:政治制度中的伦理准则(二)一、毛泽东对传统义利观的重新思考二、毛泽东义利观的实质三、功利与道义的统一与偏离第五章 冲突与和谐的变奏:政治制度中的伦理准则(三)一、毛泽东的冲突论二、毛泽东的和谐观三、冲突,还是和谐?第六章 德治与法治的权量:政治中的制度设置一、毛泽东对道德与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不同定位二、毛泽东对人性的看法三、毛泽东新德治对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继承与超越第七章 美德与人格的设计:革命者的公民道德一、主体觉醒与身份转换二、革命人格设计三、革命美德典范第八章 意图与责任的追问:政治家的职业伦理一、政治家的职业伦理资源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职业政治家的意图伦理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职业政治家的责任伦理四、在意图伦理与责任伦理之间第九章 革命伦理及其转型一、“革命”及“革命伦理”二、革命伦理的继承价值三、向执政伦理转型第十章 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继承与发展一、在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中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二、在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实现中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三、在经受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考验中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平等的正义:政治伦理的理想之维 一种政治伦理思想的最高范畴,蕴含在它的政治理想当中,并预设着政治价值的最终关怀。在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中,占据这样一种位置的基本观念就是他的“平等”正义观。平等的正义,不仅实现了对人类历史上所有正义观念,包括中国传统的“均平”正义和西方资产阶级“公平”正义的理论超越,而且它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现实运动为载体,提高了中国人的眼界,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目。平等的正义,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之奋斗争取的根本目标,是规定新中国政治发展方向的基本理念。 一、毛泽东的价值变革与理想追求 理想的追求常常会在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激烈地迸发出来,因为变迁现实的强烈愿望需要以对未来世界的美好向往为归宿和感召的力量。毛泽东生就在民族忧惧、民心浮动、上下求索的历史时期,他最初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后来转变成一位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磨练,最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新中国的缔造者。但终其一生,毛泽东的理想追求归结到一点,就是改造中国与世界:从人与人之间的奴役与被奴役、剥削与被剥削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待。 1.四大绳索:中国传统社会的权力结构 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宗法等级制社会。封建专制的统治制度和家长制的宗法制度相表里,通过“三纲”、“五常”的礼制规范,把中国人严格地限定在一个上下有序、尊卑有别的等级秩序中,不仅“上智”与“下愚”不移,而且等级之间有着强烈的从属性,逐渐形成一层一层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高高在上的特权阶层。对于下一层,它们在政治上压迫、在经济上剥削、在文化上强制。层级越高,特权越多;层级越低,受压越重。身处其中的毛泽东不仅对此深有感受,而且从理论上把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特权概括为四种:政权、族权、神权、夫权。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