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全二册)

出版时间:2008-1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吕振羽  页数:543  
Tag标签:无  

前言

辩证唯物主义指明:世界是统一的、物质的整体,在自然界中、社会中存在着共同的辩证法规律;自然现象的联系与相互制约,是自然发展的规律性;社会生活现象的联系与相互制约也不是偶然性的,而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体现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科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伟大导师斯大林教导说:"究竟什么是决定社会面貌,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决定社会由这一制度发展为另一制度的主要力量呢?""这样的力量……便是人们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谋得方式,便是社会生活和发展所必需的食品、衣服、靴鞋、住房、燃料和生产工具等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一九五三年中文版,第一五一页)而生产方式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的体现,生产力又是其中最积极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的变更和发展,首先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更和发展上开始的。

内容概要

人民出版社是党的第一家出版机构,始创于1921年9月,重建于1950年l2月,伴随着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巨变一路走来,成为新中国出版业的见证和缩影!        “指示新潮底趋向,测定潮势底迟速”,这十四个大字就赫然写在人民出版社创设通告上,成为办社宗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版宗旨的表述也许有所不同,但宗旨的精髓却始终未变!无论是在传播马列、宣传真理方面,还是在繁荣学术、探索未来方面,人民版图书都秉承这一宗旨。几十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大批为世人所公认的精品力作。有的图书眼光犀利,独具卓识;有的图书取材宏富,考索赅博;有的图书大题小做,简明精悍。它们引领着当时的思想、理论、学术潮流,一版再版,不仅在当时享誉图书界,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影响。    为挖掘人民出版社蕴藏的丰富出版资源,在广泛征求相关专家学者和老一辈出版家意见的基础上,我社决定从历年出版的2万多种作品中(包括我社副牌东方出版社和曾作为我社副牌的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精选出一批在当时产生过历史作用,在当下仍具思想性、原创性、学术性以及珍贵史料价值的优秀作品,汇聚成《人民文库》,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收藏需求,积累传承优秀文化。

书籍目录

初版序修订版序修订版再版代序第一编 导言第一章 研究的方法第二章  中国政治思想之史的流变第二编 商朝奴隶制度时代的巫教神学和“八卦”哲学 第一章 巫教神学的两重世界观  一 “人”的阶级和“神”的阶级  二 “神间”的“天”与“帝”和人间的“帝”与“王”  三 巫教僧侣的职分和巫教 第二章 由奴隶制到封建制变革时代的政治学说——“周易”  一 卦辞、爻辞、“易卦”、“易传”之出世时代   二  由神学的宇宙观到辩证的宇宙观  三  由唯物主义再降到唯心主义第三编 初期封建主政治思想的演化 第一章 作为初期封建主政治学说的“洪范”   一 “洪范”的时代   二 “洪范”所表现的“神权”和王权之统一的思想 第二章 随着西周的没落而来的政治思想的演化  一 西周的没落和“敬天”思想之动摇  二 作为统治者阶级统治武器的“礼”与“刑”的产生  三 由“敬天”到“重民”思想转化的社会内容第四编 初期封建制上升时期政治思想各流派 第一章 没落封建主集团的政治学说——老聃的复古主义  一 “老子”成书的时代及老聃的社会身分  二 老聃的辩证观的唯心主义认识论  三 老聃的政治学说 第二章 封建主集团的政治学说——“集大成”的孔子(丘)学  一 孔丘的身分和其身分观念  二 作为孔丘思想出发点的“仁”  三 孔丘时代的政治问题和其对策  四 “正名”、“礼治”和“伦理”的社会观一   甲 正名主义   乙 “礼治”   丙 “德”和“刑”   丁 “伦理”的社会观  五 孔丘所倡导的政治运动  六 曾参对孔丘学说的解释 第三章 新兴地主一商人政治思想的萌芽第五编 初期封建制矛盾发展时期政治思想各流派 第一章 作为农民阶级政治学说的墨子  一 墨翟的年代、阶级性及其著作  二 墨翟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三 “兼爱”和“互利”  四 “尚贤”和“尚同”  五 墨翟的宗教思想和其所领导的政治运动   六 墨派的发展和消亡   甲 宋钘对墨翟的继承   乙  墨翟的唯物主义的发展——告不害的性无善恶论   丙 许行对墨翟的政治学说的发展   丁 墨派的消亡 第二章 新兴封建地主阶层的政治学说   一 杨朱的“为我”主义   二  申不害、慎到、邹衍对杨朱的继承   甲 申不害     乙 慎到   丙 邹衍  三 作为封建地主阶层在政治上初步表演的商鞅的封建改制论 第三章 没落封建主的政治学说——庄周的出世主义   一 庄周传略及其著作   二 庄周的认识论  三 庄周的政治论 第四章 没落期封建领主的政治学说  一 孟轲的社会两阶层调和论   甲 孟轲的年代及其社会身分   乙 孟轲的人性论——性善论   丙 社会论上之孔丘“伦理”说的新发挥   丁 孟轲的政治学说  二 荀卿的封建制度改组论   甲 荀卿生平及其社会身分   乙 “性恶”与“伪”   丙 社会论——“群”与“分”   丁 政治论——“法后王”与贤能政治 第五章 统一封建阶级各学派的韩非学说  一 韩非传略及其学说产生的社会条件  二 “参验”主义的认识论  三 政治论上的三条原理——法、术、势  四 利己主义的经济论第六编 专制主义的封建制初期政治思想各流派及其演变 第一章  由初期封建制到专制主义封建制转换期之封建地主政治学说的演变——由“吕氏春秋”到“淮南子”  一 “吕氏春秋”所代表的政治思想   甲  吕不韦传略及“吕氏春秋”的著者   乙 在认识论方面的“吕氏春秋”   丙 “吕氏春秋”的历史观   丁 大一统千围的创设与专制丰义   戊 “用民”和农业的经营组织  二  陆贾和贾谊   甲 陆贾   乙 贾谊  三 “淮南子”所代表的政治思想   甲 在认识论方面的“淮南子”     乙 在政治论方面的“淮南子”   第二章 适应于专制主义封建经济发展而来的董仲舒的政治学说  一 董仲舒的社会身分及其著作  二 作为董仲舒认识论的“天人合一”论与“性”说  三 对孔丘伦理社会观的神学解释  四 “大一统”与专制主义的政治论  第三章 贵族地主自救运动的指导原理——刘歆的复古主义  一 刘歆传略、阶级性及其时代  二 谶纬说和“复古改制”的理论根据  三 复古的政治论  第四章 地主阶级内部各派思想的升沉与其统一  一 今古文学派的对立与调和  二 关于政治论上的各派见解  三 调和各派之荀悦的折衷论  第五章 农民派的政治学说  一 王充的批判主义   甲 王充传略   乙 作为认识论的唯物主义   丙 唯物主义的政治论  二 在农民阶级实际运动中所表现的政治思想与政治纲领   甲 在“太平清领书”中所表现的农民的政治教条   乙 “太平道”、“五斗米道”的政治运动及其空想社会主义的纲领第七编  矛盾斗争扩大期中的各派政治思想 第一章 矛盾扩大期中地主阶级各派思想的演变  一 反映地主阶级颓废思想的儒、道学的合一  二 回光一忽的傅玄反清谈的儒术论  三 各部族集团间矛盾与道、儒学和佛学的对立  四 反映阶级内部统一的王通儒佛道三教合一论 第二章 在矛盾斗争扩大期中作为农民派政治学说的鲍敬言的无政府主义第八编 地主阶级经济复兴时代的各派政治思想 第一章 随着地主阶级社会秩序重新安定而来的礼制和刑法的制定 第二章 反映地主阶级内部冲突之世俗大地主的政治学说——韩愈、李翱的排佛论   一 韩愈的政治学说   二 李翱的政治学说  三 儒道思想的统一与对立 第三章 寺院僧侣地主和中间诸阶层的政治思想  一 寺院哲学的“入世”主义倾向  二  中小地主阶层的政治学说——柳宗元的三教调和论 第四章 作为农民阶级意识形态的吕才的道学论第九编 封建主义衰落期的各派政治思想(一) 第一章 代表地主阶级意识形态之理学的发展  一 展开形而上的理学端绪之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和张栽的复古主义   甲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乙 张载的封建复古论  二 周张哲学的初步发挥——二程哲学   甲 二程传略   乙 “心”一元论的认识论   丙 二程的政治论  三  司马光的保守主义   甲 司马光传略及其政党   乙 司马光的政治论 第二章 地主阶级内部的分化和朱陆两学派的对立  一 朱熹的折衷主义   甲 朱熹传略   乙 作为朱熹哲学之认识论的“理”、“气”二元论   丙 折衷主义的政治论  二 和朱熹派相对立之陆九渊的保守主义   甲 陆九渊传略   乙 作为认识论的主观唯心主义   丙 保守主义的政治论 第三章 中小地主及中间诸阶层的政治思想和主张  一 代表中小地主及中间诸阶层之王安石的政治理论及其政策   甲 王安石传略   乙 王安石前驱者李觏思想的要旨   丙 王安石“新法”的主要内容  二 反映初期自由商人集团一些要求的叶适、陈亮学说   甲 叶适的批判主义   乙 陈亮的功利主义 第四章 在元朝统治下社会矛盾的扩大和各派政治思想  一 充任元朝统治者统治工具的寺院哲学  二 不绝如缕的汉族地主阶级的理学  三 表现农民阶级意识形态的“妖道”第十编 封建主义衰落期的各派政治思想(二) 第一章 地主阶级政治思想的演变和其消沉  一  随着地主经济暂时安定而来的政治思想各流派   甲 吴与弼、胡居仁的中小地主阶层的政治学说   乙 薛碹的大地主阶层的政治学说   丙 代表地主阶级内部之统一倾向的陈献章的政治学说  二 集大地主集团哲学之大成的王阳明学说   甲 王阳明传略   乙 认识论上的主观唯心主义   丙 保守主义的政治论   丁 作为阳明哲学之正统派的王学右派——王汝中、钱德洪的一派  三 表现临于没落期的地主阶级政治思想的陆桴亭、李中孚学说 第二章 农民派的政治思想的发展  一 反映农民阶级一些思想情况和要求的王学左派——王艮的政治学说  二 “异端之尤”的王学左派另一代表者李贽的政治学说  三  随着封建农村的崩溃而来作为农民派政治学说的颜元的唯实主义  第三章 萌芽状态中的市民政治思想  一 黄宗羲、唐甄的非君论——市民民主思想的萌芽  二 王夫之的经济欲望论  三 作为市民思想来考察的龚自珍和魏源学说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研究的方法关于人类思想之史的研究,无疑是一个条绪繁复而至难着手的课题。尤其是浩如烟海的中国社会思想之史的考究,科学的整理才开始萌芽,还不曾究出一个明确的体系来。社会思想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它不但受着社会存在所决定,而且在其自身间也有交互的影响作用。所以人类的意识形态,不是能从社会隔离起来而孤立存在的,而是人类在其社会中之实践生活的反映。同时,意识形态的本身,在适应其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下,也是活生生的能动的发展的,并不是死板的、机械的。从这样去了解,才能见出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史观之不同所在。从而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上,和经济史、政治史的研究有其密切不可分的联系性在。但是中国经济政治史的研究也至今还不曾树立起一个公认的明确体系——虽然其观念到目下已渐趋明了了。就过去国人对本国社会思想史的研究,有以历史上各别思想家个人或学派作为研究分类的,有从政权的表层形式作为研究的阶段的。前者的最大错误,在于把历史上的思想家与其生活着的社会隔离起来、孤立起来,结果,只不过在玩弄诡辩,把历史作为“奇迹”去夸张。后者对于真理,自然比前者又稍稍接近了一步,但其最大的错误在玩弄形式逻辑,把社会的性质在政权的表层形式下隐蔽起来,把人类的意识形态和其社会生活实践的矛盾统一性,拿所谓政权的形式去隔断起来,从而把它们孤立起来。结果也便只有流于“奇迹”夸张之一途。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研究,社会自身的运动有其自在的一个因果法则,一切社会、自然和人类思维的现象在其相互之间都有一个因果关系,这都有其必然性,不是凭人类的意志可以任意加以修改的。人类虽然能作用于社会、创造社会,但是人类的意识却还本源地受其规定的。伟大的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不是人们底意识决定人们底存在,恰巧相反,正是人们底社会存在决定人们底意识。”(引自《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一九五三年中文版,第一四七页)所以我们对于历史上某一时代思想的研究,要想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第一重要的,须要正确地掌握这一时代的经济情况和政治情况,正确地明了这一时代的生产方式,以及其矛盾之发展的根本形式,——在其内部之矛盾的对立性,对立物的统一性——人类的思想便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顺应着、发展着。在另一方面,意识形态的自身虽属原则地受着社会存在所决定,然其对于社会存在自身亦能给予反作用,而给其发展过程以多多少少或正或负的影响,从而又影响其自身。

编辑推荐

《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下)》:人民文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政治思想史(全二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当当网好。快,便宜,正品。
  •   前言好长
  •   书不错的 对学习很有帮助
  •   都是大家之作,以后有时间还要收集一套
  •   对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梳理,很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