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传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雷家骥  页数:597  

前言

  武则天是一个富有传奇性和争议性的历史名人,以我拙笔,实难论述得淋漓尽致,恰如其分,然而我却有两次机会撰写她。  早在20世纪80年代,电视剧“一代女皇”在台湾掀起了一股热潮,斯时也,文友雅集,街谈巷议,几莫不以则天为话题,而对她讹传神化者亦众。与朋友谈辩之余,慨叹迄今无人专文讨论她的精神心理,致使她的某些面目行为终未让人得以充分理解,于是继我在博士论文探讨武则天的政治问题之后,草成《狐媚偏能惑主——武则天的精神与心理分析》一书。该书撰写时,我怀疑则天是一个权威人格者,可能有妄想心理,甚至已出现了迫害、夸大、宗教、色情等妄想症状;不过经研究并与医生朋友讨论过后,我的结论趋于保守,认为尽管她可能有某些心理问题,但可资证实的史料严重不足,充其量仅能判断她是一个人格失调者,也就是人格具有异常的倾向。回首我下此论断,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我以为则天与我的缘分已到此为止,挥手与别,再也不写她了。  世事常有出人意外者,1998年春,陈鹏鸣博士突然捎来一简,代表人民出版社特约我撰写《武则天传》。由于多年没有接触则天,研究兴趣和教学范围亦已转移,且大陆唐史高手如林,不假外求,所以踌躇久之,未便遽允。该年秋冬,我赴北京大学历史系及中古史研究中心游访,鹏鸣博士专程来邀,并详告以理由,意恳拳拳,令我感到的确有用另一种角度研究则天,促进两岸学术交流之必要,于是甘从驱使。大鹏不鸣,鸣则动人,鹏鸣博士是一个成功的游说者!及至我在北京蒙荣新江教授师生协助收集资料,赴西安又蒙史念海、马驰两先生惠赠《全唐文补遗》等多种书籍之后,始知接受稿约无异“上了贼船”。盖大陆在此20年间,为武则天召开过几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拍过电视剧,发表专书论文之多,出土文献之富,掀起热浪之大,实非台港岛隅昔日可比。文章彬彬焉,人才济济焉,要消化他们的大作高见已非短期可就,遑论如期撰写,是以不免自责无知而轻诺!  我将文献资料带回台湾,课余全力研读,然后动笔撰写,期间几乎足不出门,日夕对着电脑,孜孜然如老僧面壁,中遇两次大地震,屋墙撕裂,架阁倾毁,整理重修耽搁了一些时间。如是者两年,终于在她被推翻1297年后的当月,我的《武则天传》终于能与读者见面了,而心力也几乎为之耗尽。  这次写则天与20年前不同,这次的构想是写全传。我所读的彬彬文章,主题多有偏好,立场常显鲜明,或为精微的研究,或作高明的评论,要之对则天的成长过程与心理发展,婚姻关系与家庭角色,行为模式与掌权经过,国际战略与国家安全,以至内政——包括政策措施、财政经济、人口流动、社会变迁、文化教育以及宗教关系等,多欠深人而全面、系统而中观的论述。当然,这牵涉到“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问学境界,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如何调和,的确是知之非艰、行之为艰之事,曲学如我,益感困难。另外,传记史学对传主的通盘思考特别重要,此指导思想若掌握不当,则对所写人事尤易失中。学者们对武则天是一个人,一个有多重角色的女人,一个开国皇帝也同时是亡国皇帝的认知,似乎犹未予以足够的重视,遂使众多鸿文产生了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之见。于今我撰写她的全传,对此都作过一番思考,努力以求周延。  文哲家常说追求真善美,但是善美属于道德和艺术层次,文哲家事实上已经不易臻至。对史学而言,善美属于后续思维与探求,而史家则以求真——研究事实真相、探求变化真理——为首务,及其至也,即臻善美的境界。因此,我在书中不逞文词之美,不取怪力乱神“可读性高”的传说,却因则天早期史料极少而不免多所考证,或见于正文,或附于脚注,如考证则天原名约,一度名明空,享寿81岁等等,编辑部亦认为有保持冗考赘注的必要,以示有征可信。或许令读者觉得质木无文,或者读来有点累,但余岂好辩哉,不得已也,尚请见谅!  传记史学求真之后犹须能传真,拙笔如我,且不得不写传记文学,故诚是一大考验。我的文笔和论述方式或许不能尽满人意,但已在传述真相的原则之下,尽量深入浅出,避免过分的经院派或小说家写法。不过,为了传真,本书引用诏令奏疏时,仍然全依或节录原文,以传真相;而引述时人谈话时,则为了使读者易懂,故在忠于原文的原则之下,有时作了一些点窜润饰。这是太史公的长技,邯郸学步,固亦有因。此书之所以不能全为白话文,盖亦不得已也。  无论如何深入浅出,本书事实上仍属学术性的论述,因此读者对当时的历史可能需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才易于完全掌握本书所论述的武则天种种问题。读者读后或许会有一个疑问,为何我不给则天作一个总评?这个问题事实上连唐人也做不到,而近今不少武则天研究者则更是立场明显,对她爱恨分明,不免有失史家的价值中立。前面我说则天是一个富有传奇性和争议性的人,她一生行事甚多,角色复杂,你从某种角度看就会有某种角度的评价,甚至评价可以完全相反,例如从太平公主角度看,则天是一个宠她的慈母,从她嫡二哥废太子李贤的角度看,则天却是严母乃至苛母,而从她的庶兄姊角度看,则天更是不折不扣的虐母。同是母亲,慈爱、严苛与虐待集于一身,要如何评论?作为一个君主,类似的争议和评价将更复杂,有谁能简约地告诉读者,则天威权独任、纵横捭阖一生,她是因何被推翻的?为何覆亡于亲生子女以及亲自提拔的高干手上?这群人之反叛仅是因权利熏心、富贵自保吗?我看事有蹊跷,理不尽然,盖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背后常有复杂的因果关系网,不宜一言概之,化而约之。我既然已从各方面给则天作了论述,因此对这样一个争议性巨大而又不易总评的人,思考良久,认为实无必要为她作总评,勉而为之亦将吃力不讨好,并且剥夺了读者独立思考的空间。春秋批判是经学家的思维,朝野月旦是名士的能事,创造人物是小说家的故技,我非经家,也非名士,更非说者,只是向往太史公“欲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的学者而已。假如能考明则天的行事,重建其真相,从而解释出她成败兴坏之真理,则是任务已完成,固所愿也。总评,就让它如乾陵无字碑一样,成为空白篇吧!  雷家骥(跃之)

内容概要

  武则天是一个富有传奇性和争议性的历史名人,作为一个君主,则天威权独任、纵横捭阖一生,她是因何被推翻的?为何覆亡于亲生子女以及亲自提拔的高干手上?这群人之反叛仅是因权利熏心、富贵自保吗?   《武则天传》以严谨的态度,细致的考辨,流畅的文笔,叙述出武则天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尤其对于她的性格特征、家庭关系及统治风格做了细致的分析,廓清了以往研究中的许多错误观点。

作者简介

  雷家骥,1948年生,文学博士。现任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中国史学观念史》、《武则天传》等。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武氏家世一 文水武氏的家世二 武士菠传奇性的发迹和发展三 武、杨家族与婚姻第二章 武氏的人格与初人宫一 武氏的生卒与名讳二 武氏的早期经验与人格发展三 人宫后的人格成长与成熟四 贞观皇帝的情感世界及其与武才人的关系第三章 二度人宫及初期发展一 二度人宫的原因与背景二 “秽乱春宫”如何说三 二度入宫的真相第四章 皇后之路一 狐媚偏能惑主蛾眉不肯让人二 后贞观时代--永徽政局的危机三 永徽政局的阴暗面和皇后废立的贿赂关说四 皇后的废立第五章 从皇后到二圣:武后个人权威的发展一 初驯师子骢:清除内宫隐忧二 再驯师子骢:外朝初整肃三 从皇后到二圣:三驯师子骢的结果四 从二圣到天后第六章 武后的家庭角色和母仪一 武后与本家亲戚二 武后在夫家的母权伸张与母仪三 家庭虐待:武后与她的非亲生子女四 武后支配欲下的亲子关系第七章 天皇晚年局面与太后临朝一 天皇晚年局面与天后的权力焦虑二 天皇之死与授权之变三 太后专权与废帝杀子第八章 政权斗争:临朝与肃反一 扬州兵变与裴炎之狱二 告密风起与反对运动的镇压三 宗室联反与燕啄皇孙第九章 大周革命一 天意与符瑞:革命的意识形态与行动二 佛教、群众运动与革命措施三 旧王室的处置四 反对力量的沉潜第十章 女皇的治术:神道设教一 天人感应致太平二 佛教政治:弥勒降生和轮王政治三 神道教化的设施第十一章 女皇的统治风格一 威权独任二 挥舞革命刑柄及其后果三 眯目圣神皇:赏柄的运用第十二章 大周的政治、经济与财政一 大周政治、人才与政风二 大周的户口与经济三 大周的财政第十三章 大周的国防外交一 女皇统治前的国家形势二 大周西边、西北边的外交、战略与军事行动三 大周北边的国防与外交四 大周国防外交的检讨第十四章 大周的社会与文化一 重役下的吏治腐败、人口流动及社会安全二 社会冲击的其他因素和后续发展三 女皇与礼俗、教育及其他社会文化四 女皇与宗教第十五章 情夫、亲子与侄子:女皇晚年的感情与危机一 女皇的第一个情夫二 张氏兄弟与控鹤奉宸三 亲情的纠缠:一家两系的继承问题与情夫的介入四 情夫与家属危机以及政治危机第十六章 神龙政变与大周覆亡一 危机爆发:情夫惹祸与女皇引火二 谁反女皇三 神龙摆尾:女皇的末路附:征引书目

章节摘录

  二 “秽乱春宫”如何说  今上当年为太子时和武才人的关系情感,被《讨武氏檄》说成是“秽乱春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要如何解释?欲要了解事实的真相,则必须重建当年的情境,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优先注意和解决:第一,太子在宫中是否有机会和环境认识武才人,并且与她发生感情,发生了何种程度的感情?第二,太子的人格如何,为何悦武才人,而武才人有何特质能被他所悦?武才人有没有勾引他?  关于第一个问题,若从薛婕妤之例看,答案是肯定的,但须从李治被册为太子的发展上去观察。  李治在贞观二年(628)——武明空依中国年龄算法是四岁时——六月十三日生于东宫丽正殿,五年封晋王,稍后拜并州都督。右武侯大将军,十七年四月七日为太子,时年十六岁。二十三年六月一日即位,时年二十二岁。  他是长孙皇后所生的第三子,在全部兄弟中排行第九,所以最初并非皇太子的法定人选。在父皇即位之前,他已有五个兄长先后出生,即母后生嫡长兄李承干和四哥李泰,庶母——不知名的后宫生二哥李宽(出继叔父楚王智云,早天),杨妃(隋炀帝之女)生三哥李恪,阴妃生五哥李佑,前面四个哥哥皆在武德三年封王,五哥也在武德八年——明空出生那年封王。  嫡长兄承干在父皇即位时即被册为皇太子,时年八岁,性情聪敏,甚为父皇所爱;但是长大以后,却变得好声色,而又慢游无度,因此父皇渐渐不爱他,将爱移给四哥魏王李泰。李泰有才学,贞观十五年曾撰有历史地理名著《括地志》,大蒙赞誉,所以也就自负才能,阴怀夺嫡之计。父皇当年玄武门兵变对他的兄弟子孙来说是一个身教,对大唐以后的政局来说也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自负才能的李泰想效法父皇当年,阴怀夺嫡之计;而大哥则也遥想当年,害怕变成第二个大伯父,于是兄弟各树朋党,互相竞争,势如水火。此时父皇对李泰,可以用“宠溺”二字来作形容,即使大臣们一再劝谏,终于无效。贞观十六年,五哥齐州都督·齐王李佑造反,乱事旋被平定。翌年,太子被人告发欲趁齐王之反而谋反,父皇乃命宰相会同三司对他进行审判,定罪,废为庶人,流放黔州。  按照大唐《户婚律》第九条规定,“嫡妻之长子为嫡子”,“无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孙。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子”;而且必须依长幼以次立,否则犯法。如今嫡长兄承干犯了十恶不赦的谋反罪,依律全家坐罪,因此四哥李泰以同母弟依次当立,父皇也在案发之初答应了立四哥为太子。然而大哥承干之谋反,事因四哥所逼成,诚如大哥向父皇申辩时所说:“臣贵为太子,更复何求?但为泰所图时,与朝臣谋自安之道,不逞之徒遂教臣为不轨之事。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父皇听后,深知自己当年的“身教”对子弟影响深远,所以向侍臣说:“承干言亦是。我若立泰,便是储君之位,可经求而得耳!”表示同意大哥的说法。基于政治考虑,经过一番内心沉痛和挣扎,父皇决心堵塞乱源,乃以“潜有代宗之望”的政治理由责罪四哥,与大哥两从废黜;并且下诏申明理由,勒为禁令说:“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伺者,两弃之。传之子孙,以为永制!”四哥既然因政治理由被废为郡王,寻流放至均州,晋王李治乃得援律以母弟身份,依次册立为皇太子。  李治在贞观十年母后死时才九岁,极为哀慕,所以父皇对他特深宠异,遂留他在宫中,薛婕妤应在此时前后奉诏教育他。此后,他与幼妹晋阳公主甚至皆蒙父皇亲加鞠养,时时教导。小兄妹俩幼年丧母,感情深厚,晋王有时短暂外出,公主必送出虔化门,涕泪而别。父皇经常担心皇子们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长大后不能成材,所以等到诸王年龄稍长,即令出阁居于王府,接受师傅的教育。贞观十六年七月,李治已满十五岁,进入“中”年阶段,依法要离宫出居王府。此月三日,父皇敕令他以晋王的身份班于朝列,公主乃伤感地问父皇:“兄今与百官同列,将不得在内耶?”言讫,哽噎不自胜。父皇听后,也感动得为之流涕。李治班于朝列不到一年,即因大哥和四哥被废而被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的新太子虽依法是东宫的主人,却仍然经常入侍宫闱。黄门侍郎刘洎深觉不妥,上言谏论,父皇才命新太子至东宫与刘洎、岑文本、褚遂良、马周等人游处论学。  太子与诸王的教育不同。太子位居储君,东宫的组织犹如中央政府的具体而微,让他平日就学习政府的运作机制,有利他日即皇帝位后立刻就能进入状况。不过,李治原非太子,父皇也年近五十岁,故父皇对他的培养就极为费心,而采取了两种重要措施:一方面以宰相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房玄龄为太子太傅,萧顼为太子太保,李绩为太子詹事,其他宫寮如褚遂良为太子宾客等,都是朝廷一时之选的人物,用以夹辅李治。另一方面则仍然亲自教育他,并且随时作机会教育,例如见他吃饭,就告诉他稼穑艰苦的道理;见他乘马,就告诉他不竭其力的道理;见他乘舟就告诉他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等等。《旧唐书·高宗本纪》说李治为太子后,“太宗每视朝,常令在侧观决庶政,或令参议,太宗数称其善”,这就不止教他为人的道理而已,并且亲自指导他处理国政。  亲自指导他理政后两三年,父皇主持了两次亲征——贞观十九年亲征高丽和二十年亲征薛延陀。亲征期间,父皇已开始让十八九岁的太子监国。当出发亲征高丽前,“太子悲泣数日”,父皇乃鼓励他努力表现,勉励说“悲泣何为”!及至征战回来,父皇因病调养,仍然授权他隔日在东宫处理军国机务。史谓处理机务完后,特准他“人侍药膳,不离左右。上命太子暂出游观,太子辞不愿出。上仍置别院于寝殿侧,使太子居之”。可见这时的李治是一个有孝心,而不好动,不太喜欢与人相处,具有依赖性的内向青年。有人遂推测他有恋母情节。  由于李治长期住在宫中,所以先有刘洎上书,批评他的父皇自己能勤劳用功、访问群臣,而却让太子优游不学、久趋人侍、不接正人,因此建议“陛下不可以亲教”,也应让宫寮有与太子谈政论学的机会。后来又有褚遂良上疏谏说:“臣闻周家问安,三至必退;汉储视膳,五日乃来。《礼》曰:‘男子十年出就外傅。’出宿于外,学书计。……伏愿远览殷周,近遵汉魏,常许旬日半月遣还宫,专学艺以润身。”父皇览疏,始勉强令他出宫游处。这种情况,是一般为太子者所没有的。不仅如此,父皇在行宫也给他准备了寝殿,例如贞观二十一年四月修复太和宫为翠微宫之同时,并为太子构别宫,殿名为喜安殿;同年七月为了避暑造玉华宫于坊州宜春县之凤凰谷,又于正门南风门之东,为太子所居建造了晖和殿。可见太子自贞观十九、二十年以后,的确是日夕陪侍父皇的。后来武太后在夫皇死后,亲撰《高宗天皇帝谥议》,述说天皇有九德,其中之一便是孝德,即“迨人膺储副,养德春闱。恒侍禁中,问安之道斯极;长居膝下,候色之诚逾励”,不但可以为证,甚至可以证实从贞观十七年李治成为太子以来即是如此。  处理皇帝宴寝是才人职掌之一,所以《讨武氏檄》说武才人“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人侍”。文皇的寝殿是承庆殿,位在大内宫城内的西北边,附近有山池廊阁,环境幽美,太子李治既然入侍药膳,不离左右,长日陪在父皇之侧,因此与专管父皇食宿的武才人相见相处的机会可多了。两人从认识而进一步相处,只要有意,应是极有可能的;至于是否生情,这属于上面所说的第二个问题,要看双方的性格和相处的情况,才能加以论定。  根据上面的说明,太子与武才人有机会和环境从认识进而相处,不但是极为可能之事,其实也是甚为自然的事。现在的问题是,他们认识相处到何种程度?从两人的性格和其他情况看,事情的发展有此可能吗?  史书提到“时,上(太子李治)在东宫,因人侍,悦之”。“悦”之为义,有愉快、喜好的意思。用在男女关系上,通常指喜爱之意,如“女为悦己者容”,所以若一下子就将它解释成“恋爱”是值得置疑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武则天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