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松堂自序

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冯友兰  页数:479  
Tag标签:无  

前言

古之作者,于其主要著作完成之后,每别作一篇,述先世,叙经历,发凡例,明指意,附于书尾,如《史记》之《太史公自序》,《汉书》之《叙传》,《论衡》之《自纪》,皆其例也。其意盖欲使后之读其书者,知其人,论其世,更易知其书短长之所在,得失之所由。传统体例,有足多者。本书所及之时代,起自19世纪90年代,迄于20世纪80年代,为中国历史急剧发展之时代,其波澜之壮阔,变化之奇诡,为前史所未有。书于其间,忆往思,述旧闻,怀古人,望来者。都凡四部分:曰“社会”,志环境也;曰“哲学”,明专业也;曰“大学”,论教育也;曰“展望”,申信心也。长短不同,旧日小说家所谓“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也。揆之旧例,名曰“自序”。非一书之序,乃余以前著作之总序也。世之知人论世、知我罪我者,以观览焉。“三松堂”者,北京大学燕南园之一眷属宿舍也,余家寓此凡三十年矣。十年动乱殆将逐出,幸而得免。庭中有三松,抚而盘桓,较渊明犹多其二焉。余女宗璞,随寓此舍,尝名之曰“风庐”,谓余日:已名之为风庐矣,何不即题此书为风庐自序?余以为昔人所谓某堂某庐者,皆所以寄意耳,或以松,或以风,各寄所寄可也。宗璞然之。书中所记,有历历在目、宛如昨日者,而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余亦届耄耋,耳目丧其聪明,为书几不成字。除四、五、六章外,皆余所口述,原清华大学哲学系涂生又光笔受之,于书之完成,其功宏矣,书此志谢。冯友兰1981年11月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晚年的回忆录,之所以名为“自序”,是继承古人著述的传统,作为此前所有著作的总序。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社会,讲述自己的成长环境及人生经历;哲学,叙述自己的学术思想及成就;大学,回顾一生求学与任教的经历;展望,表达自己对未来的信心。本书所述,起自1890年代,迄予1980年代,忆往事,述旧闻,怀古人,望来者,对于理解、评价作者及其著作具有重要价值。本书版本采用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哲学家,曾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

书籍目录

自序这自序一 社会 第一章 清末帝制时期 第二章 民国时期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二 哲学 第四章 20年代 第五章 30年代 第六章 40年代 第七章 50年代及以后三 大学 第八章 北京大学 第九章 清华大学 第十章 西南联合大学四 展望 第十一章 明志附录冯友兰先生年谱简编《三松堂自序》第二次校勘后记

章节摘录

因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教师们的生活也是很困难的。一个月的工资加到几百万,不到半个月就完了。教师们多是靠兼职兼薪,以为贴补。大多数的人是卖文,向报刊投稿,得一点稿费。能作古文的人,向当地富贵人家作“谀墓”之文,这样的生意最好,因为可以得实物报酬。到了抗战末期,联大一部分教授组织了一个卖文卖字的会。说是要卖字,闻一多还给我刻了两个大图章,以备使用。不过还没有开张,日本就投降了,我的图章始终没有用上。到1946年我们将要离开昆明的时候,教师们大都把原来从北方带来的东西在街头拍卖了。家属们坐在街头摆地摊,占了很大一块地方,持续几个星期之久。我家先住在龙头村的村子里,后来搬到一个旧庙里,那座庙修在村边的小土山上,已经没有神像了。这座庙有两层院子,后一层是龙泉镇镇公所,前一层的北房是一个公司的仓库,东厢住一对德国犹太人夫妇,据说男的原是德国外交部官员,被希特勒赶出来的。我家住在西边厢房里。旁边是个小学,叔明一度在院里设了一个油锅炸麻花,学生下课了就来买麻花吃。

后记

第二次校勘后记《三松堂自序》(以下简称《自序》)是冯友兰先生的回忆录,是冯先生的自传。之所以名为“自序”,则如冯先生自己所说,是“揆之旧例”,继承古人著述的传统。他以司马迁、班固、王充为例说:“古之作者,于其主要著作完成之后,每别作一篇,述先世,叙经历,发凡例,明指意,附于书尾,……其意盖欲使后之读其书屠,知其人,论其世,更易知其书短长之所在,得失之所由。传统体例,有足多者。”读者不难由此了解《自序》写作之旨趣。但《自序》写于80年代初,此时《中国哲学史新编》的著述还刚刚开始,远未完成,而冯先生自己是将《新编》视为生平最重要著作,将《新编》的写作视为晚年的头等大事的。他为什么不等写成《新编》就写《自序》呢?这是因为此时的冯先生正处于重大转折关头。在此之前的三十年中,他所做的事主要是“忏悔”(但也曾力争发表一些并非忏悔的见解与主张),在长期接受批判、自我批判、改造思想的过程中,他基本上失落了自我,作为一位思想自成体系的哲学家,却放弃独立思考,其教训是深刻的。冯先生在《自序》中真诚地解剖自己,总结教训,从而提出“修辞立其诚”的原则,决心今后“只写我自己……对于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理解和体会,不再依傍别人”(《新编·自序》)。在此之后,冯先生坚决抛开“文革”前已出版的两本《新编》,以八十余岁高龄从头开始撰写七卷本《新编》,且逐步做到不依傍别人,而作出自己的结论,故《新编》新见迭出,每与时论相违。他越写到后来越感到自由,写到最后一册、最后一章,更感到了“海阔天空我自飞”的大自由。可以说,冯先生的最后十年是实践“修辞立其诚”原则的十年,是独立思考的十年,冯先生重又充分显露了他作为思想自成体系的哲学家的本色。这就可见,《自序》的写作对冯先生具有重要意义,他通过蘧一写作实现了从失落自我到回归自我的转变。就此而言,《自序》又不同于古往今来的同类著作,它不是一般的自传或回忆录,它对于理解作者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冯先生又说,《自序》“非一书之序,乃余以前著作之总序也。世之知人论世、知我罪我者,以观览焉。”因此,对于评价冯友兰其人其书,《自序》是不可不读的。不反省、不忏悔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唯有经过深刻的反省与忏悔,我们才能真正告别过去,走向未来。“文化大革命”的出现是我们民族的奇耻大辱,其根源何在?整个民族都应该反省与忏悔,每一个过来人都应反省与忏悔,理应成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尤其应该反省与忏悔。这是我们民族希望之所在。就此而言,《自序》在中国无疑具有独特的价值。《三松堂自序》曾于1984年12月由三联书店出版单行本(竖排),次年经校勘后收入《三松堂全集》第一卷,1996年筹备出版《三松堂全集》第二版(拟于1998年底出版)时又作了第二次校勘。现即据第二次校勘,改由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单行本。又,《三松堂自序》所述之时代,其下限为1982年。为使读者了解作者生前最后数年的状况,此次人民版于书后增加了附录《冯友兰先生1983年一1990年年谱简编》。此外,书前照片及其说明文字也都有一些变化,以求能更好地反映冯先生的精神风貌与有关史实。蔡仲德1997年7月7日

编辑推荐

《三松堂自序》是一本充满大智慧的书,是一本纵论中国大学教育的书,是一个大哲学家用哲学的眼光看待宇宙与人生并得出明确结论的书。而与其思想高度相辅相成的是,《三松堂自序》的语言也达到了现代汉语的最高境界,因而它又是一本语言艺术家透彻认识语言的内在特质和纯熟运用现代汉语的书。《三松堂自序》以其思想和语言的巨大魅力,在读书界获得了崇高的声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松堂自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1条)

 
 

  •   冯友兰先生对自己生活的简述,娓娓道来,分为社会,哲学,大学,展望和附录四个部分。大师生平令人敬佩,学术让人肃然,对现在忙碌而忘了思考的人们是一种提醒,值得深思
  •   冯老的这部自序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部发展史,完全展示了知识分子心灵的变化历程,许多知识分子本来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五十年代后,大师们没有写出更好的作品,从这部书中可以了解。冯老与李泽厚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哲学大家,从这部书中确实可以得到许多教诲,从学习到人生受益多多。很早就知道这部书,今天细读之后,非常高兴,以后将多读一些大师的书,从中收益,多受熏陶。
  •   冯先生乃一代大师,其自序值得一看
  •   堪称经典!大哲学家冯友兰的自传,让我们更清晰地看一下他那个时代也就是晚清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再现了一道真实的风景线。老人家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部作品,而是那个时代活生生的社会百态。
  •   看哲学大师的经历也可明近一百年来的社会变迁兴衰,很不错
  •   书读得多了就会对国学大师之间的交往感兴趣,他们究竟是怎样生活的?他们之间有什么趣闻轶事吗?或者说国学大师之间的PK结果会如何呢?没有现成的答案,这种事情只能自己从类似的著作中寻找,默存先生的话叫做“披沙拣金”,究竟能捡到什么就看你的运气和耐心了。
  •   哲学大师的自传,值得去读,心仪已久的书,很喜欢。
  •   有四皓诗,可找来读读!
  •   这本书是送给爸爸的,他很喜欢。
  •   给朋友买的,他说很好。5分
  •   好书,就是很难懂
  •   老师推荐的书,还么来得及看,但是很不错
  •   哲人已逝,江山依旧,哲人也是江山。后人守住否?
  •   冯大师的书,学习了!
  •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近代应该说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了,其《三松堂自序》为自传,书中不仅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和为学过程,更为重要的是让后人了解到了大家是如何练成的,是经过家庭的启蒙,自己的努力和社会的历练而成的。当然我不是很欣赏先生在政治环境变化的时候所采取的学术态度,但是自己也想在那种的有点畸形的社会形态下,要想活下去,要想让自己的学问有所用,那就必须屈服,必须变通。
  •   因为是作业,所以买的书;
    感觉著作类的书看起来很辛苦;
    送货什么的都很好啦!~~
  •   朴实的语言,平和的心境,适合在床上看。
  •   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
  •   慕名拜读冯友兰大师
  •   不过书籍的装帧设计不太令人满意。
  •   馮公寫的書就是這麼精到,不知不覺中感覺就生活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
    可惜,書的裝訂太差,還看不到一半就散了,真是敗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