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人民 作者:吴玉鸣 页数:269 字数:3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目前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在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尚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通过增强区域自主研发资本和人力投入,在政府引导下,建立产学之间的合作机制进而产生知识溢出,是促进我国区域、企业和产业创新绩效的关键,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 本书对中国省域研发、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在理论上,将Griliches-Jaffe的知识生产函数、Romer-Jones的思想生产函数和Furman-Porter-Stern的创新能力模型的特点结合起来,根据设定的理论假设构建了能够测算和分析自主研发投资、人力资本、知识溢出与创新之间关系的区域创新生产函数。在实证上,本书基于以上理论框架模型,首次在创新研究中引进空间关联效应,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系统地对中国大陆省域尺度的整体研发、企业、高技术产业研发合作及知识溢出、长三角经济区研发、人力资本与知识溢出对创新的贡献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得出了以下重要研究结论: (1)区域创新生产函数框架是目前分析检验中国研发、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之间复杂关系较好的理论框架模型; (2)区域总体创新、区域企业创新、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及长三角城市创新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知识溢出存在空间局域性,地理距离仍是影响知识流动的重要因素; (3)考虑了地区间空间关联和地理邻近效应的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区域研发投入产出绩效的分析与检验具有良好的效果; (4)自主研发投入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绩效的稳健的主动力,当地的大学研发投入的增加对区域总体创新、区域企业创新、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和以长三角为例的城市创新,具有明显而稳健的作用和贡献; (5)人力资本的吸收能力和溢出效应对区域自主创新的贡献越来越明显,虽然从省域整体、长三角经济区以及工矿企业、高技术产业的角度的检验结果不尽相同; (6)政府支持下的产学合作机制是目前我国各个地区、企业或产业之间知识溢出的主要渠道,对区域自主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在政策建议方面,本研究认为,大力加强国内和区域自主研发资本和人力投入,考虑政策的空间效应,根据区域不同情况制定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创新政策,强化已有创新集群,促成中西部地区新的创新集群的形成,是提高我国各个区域研发投入产出绩效及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者简介
吴玉鸣,1968年生,甘肃定西人。西北师范大学理学学士、硕士,华东师范大学理学博士,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研究人员。现任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硕士导师,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研究基地——西南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空间计量经济、研发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及生态经济模拟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6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第二节 相关研究与不足之处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第四节 本书的贡献与创新之处第二章 知识生产、局域知识溢出与创新的空间集群 第一节 研发、知识溢出、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来源 第二节 知识生产、局域知识溢出与创新的空间集群 第三节 创新研究的理论框架基础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三章 区域创新过程中的空间效应及检验估计方法 第一节 空间依赖、空间异质性与区域创新 第二节 区域创新的空间依赖性及集群的识别与检验 第三节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及估计技术 第四节 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及估计方法 第五节 空间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及估计方法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四章 省域研发、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的空间计量分析 第一节 创新的决定因素及理论模型的构建 第二节 样本数据和变量选择 第三节 省域创新的空间格局与集群特征 第四节 实证估计及结果分析 第五节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五章 研发合作、知识溢出对省域企业创新贡献的经验分析 第一节 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假设与分析模型 第三节 数据、变量和经验模型 第四节 省域企业创新行为集群的典型事实 第五节 经验估计和实证分析 第六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七节 本章小结第六章 研发、知识溢出与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第一节 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假设 第三节 经验模型和估计方法 第四节 变量度量与数据来源 第五节 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的空间集群检验与估计 第六节 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七节 本章小结第七章 研发、知识溢出对长三角城市创新绩效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 第三节 分析框架与计量模型 第四节 样本数据与变量描述 第八章 全书总结与研究方向参考文献References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本书的研究动机主要源于笔者在博士学习期间所做的有关我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研究工作,以及长期以来笔者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及源泉的思考,而该研究最终能得以顺利完成,则主要得益于有机会进入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作为主持和主研人员承担的研究课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大学研发、知识溢出与首都区域自主创新研究”及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型大学在首都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中有关本人负责部分的支撑和激励。在这两个课题的研究中,笔者意识到以前做的一些有关经济增长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忽略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决定经济增长的要素,譬如研究与开发(R&D)、知识溢出与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当然,学术界也有一些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相关探讨,但是人们往往将知识的重要性忽视掉了,尤其是目前有关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和创新的研究中,知识要素尚未在理论和实证方面作为一个关键的要素被重视。而且,目前的研究存在着两个明显的不足:第一,在经典的经济学分析中,尤其是在主流的新古典主义方法的范式——阿罗一德布鲁体系②中,空间因素被完全忽视了,甚至被置于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框架之外(吴玉鸣,2005)。经典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一个“点”上的经济活动规律。然而,任何经济活动都不能离开一定的地理空间载体。在知识溢出、区域创新和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如果忽视了经济行为的空间特性,假定经济行为是在一个过滤了空间的“点”上进行的,那么“知识”就无法“溢出”。
编辑推荐
《空间计量经济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区域研发、知识溢出与创新的空间计量经济研究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