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保庆 页数:28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乞丐调查:我国城区乞讨群体现状与对策研究》内容包括:乞讨现象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本应消灭的历史现象,与文明进步相悖,却长期存在,并形成一种亚文化群体。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 制改革的深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户籍管理的放松等原因,一度在 城市几近绝迹的乞丐又死灰复燃,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他们的大量出现给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诸多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对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乞讨问题的研究,不仅是学术需要,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不仅具 有理论意义,更具有社会现实价值。 《中国乞丐调查:我国城区乞讨群体现状与对策研究》从历史和现实两条主线、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着眼于当代中国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对乞讨群体进行调查以及走 访有关部门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文献资料,对当前我国城区的乞讨现象进 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乞讨现象的现状,对其发 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历史、社会、自然、家庭、个人等方面探讨了 乞讨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对社会大众对乞讨群体所持的态度进 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乞丐的自我评价;对乞讨现象对中国带来的危害和 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评介了中国古代和其他一些国家解决乞讨问题的经 验和措施,提出救助和限制双管齐下是解决乞讨问题的根本策略,从治标 和治本方面探讨了当代中国解决乞讨问题的对策及应注意做好的工作。在具体内容的论述方面,尤其是在原因分析、发展趋势、解决乞讨问题的治标治本之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观点,不仅对全面研究乞讨问题有理论上的参考价值,而且对政府从标本兼治双重角度寻求解决对策有实践上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王保庆,男,汉族,1973年12月生,河南中牟人。1995年4月入党,法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1991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教育、组织、党史党建研究和新闻出版管理等部门工作,参与“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等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2001年在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冯庄下乡驻村,现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文秘处处长、直属机关团委书记,第七届中央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委托项目《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经验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我国城区乞讨群体现状与对策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6项,出版著作4部;先后在《人民日报》、《党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40余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转载或摘登10余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16篇;博士学位论文《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研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评为“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书籍目录
导论一、乞丐的界定和分类二、乞丐和乞讨问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意义第一章 当代中国乞讨现象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一、当代中国乞讨现象的现状二、当代中国城区乞讨现象的发展趋势第二章 当代中国乞讨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一、当代与历代乞丐成因比较分析二、当代中国乞丐形成的原因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对乞讨群体的评价态度一、社会民众对乞讨群体的评价态度二、乞丐的自我评价及自我认同第四章 当代中国乞讨现象带来的影响及危害一、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树立的良好国际形象二、削弱社会大众的同情心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救助三、报复社会,隐藏犯罪,诱发不安定因素四、人性的异化与扭曲五、腐蚀民族精神,败坏社会风气,养成懒惰的国民性六、加重城市文明的危机态势,进一步引发“城市病”七、对农村社会的冲击八、儿童流浪乞讨带来诸多问题九、引发其他社会问题第五章 中国和其他国家解决乞讨问题的措施与经验一、中西方解决乞讨问题的积极尝试二、一些国家解决乞讨问题的措施例举三、解决乞讨问题的经验第六章 解决当代中国乞讨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上)?治本方面一、加快社会全面发展二、强化社会综合管理三、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四、加强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第七章 解决当代中国乞讨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下)·治标方面一、做好原生乞丐的救助管理工作二、对职业乞丐实施软控制和硬控制相结合三、做好流浪乞讨儿童的救助管理工作四、组织有效的联防系统五、清除乞丐的社会影响六、建立救助管理网络信息系统七、动员社会成员、团体参与救助八、各地一些尝试性解决办法管窥第八章 关于当代中国乞讨现象的若干思考一、关注弱势群体,建设协调发展的和谐型社会二、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至今仍是突出问题之一三、如何防止《救助管理办法》的异化变形四、流浪乞讨管理盲点亟待规范五、“乞讨权”的法理思考六、加大“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七、加大社会投入,增加社会控制成本八、对乞讨群体提供保障与政府的德治和法治参考文献附件1.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2.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3.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4.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细则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当代中国乞讨现象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四)乞讨现象的不同特征 对于错综复杂的乞讨现象,大致可以将其概括为“十多十少”①: 一是假的多真的少。乞讨本来是人们在极端贫困的条件下迫于无奈而采取的一种谋生手段,但现在的绝大多数乞丐是通过乞讨发家致富、骗取钱财的“冒牌货”,他们并非面临生存危机,并未走到穷途末路。特别是从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假乞丐更是大量增多。 二是职业的多非职业的少。乞丐已经朝“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很多人已经凭借这个“职业”脱贫致富,甚至腰缠万贯,日子过得相当不错。至于非职业的、真正因贫困而沦为乞丐的仅占其中很少一部分。 三是健康的多病残的少。导致乞讨的,本来是因为严重病残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但现在的大多数乞丐四肢健全,面色红润,身体健康,完全具有或基本具有劳动能力,而真正病残的反而很少。 四是老幼年多青壮年少。虽说有为数不少的青壮年也在乞讨群体中,但从相对比例上看,老年和儿童仍然居多。 五是男性多女性少。乞丐中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这主要是因为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尤其是羞耻心女性比男性要更强一些。 六是到外地的多当地的少。以乞讨为职业的绝大多数乞丐往往是不远千里,来到大中城市、旅游胜地和发达地区。在本乡本土及周围地区乞讨的,往往是生活确实困难的,但毕竟是少数。 七是来自农村的多来自城市的少。新乞讨现象困扰着全国各个城市,但乞丐大多数来源于农村,特别是河南、山东、安徽等省份的农村,只有少数来自于城市。 ……
编辑推荐
《中国乞丐调查:我国城区乞讨群体现状与对策研究》乞讨现象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本应消灭的历史现象,与文明进步相悖,却长期存在,并形成一种亚文化群体。《中国乞丐调查:我国城区乞讨群体现状与对策研究》对当前我国城区的乞讨现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乞讨现象的现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历史、社会、自然、家庭、个人等方面探讨了乞讨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对社会大众对乞讨群体所持的态度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乞丐的自我评价;对乞讨现象对中国带来的危害和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评介了中国古代和其他一些国家解决乞讨问题的经验和措施,提出救助和限制双管齐下是解决乞讨问题的根本策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