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姜华 页数:31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生活在当今都市的人们,正每日每时地受到大众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众文化塑造人们的情感、思维和思想,为人们提供生活方式的样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当然的组成部分。在大众文化环境中,我们的服饰、身体语言、谈吐、消费、休闲娱乐,我们对媒体的依赖,我们对生活方式的安排,都在不知不觉中适应着已经变化了的时代。因而认识和阐释大众文化,就成为认识和阐释人们自身的一个重要方面。
书籍目录
导论 一、大众文化和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兴起 二、大众文化释义 三、大众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的殊异 四、大众文化研究概况第一章 早期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一、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早期理论资源 (一)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 (二)以威廉姆斯为代表的英国文化主义 (三)以葛兰西为代表的文化霸权主义 二、早期大众文化批判的代表性流派 (一)文化工业与大众文化 (二)文化工业的强制性和操控性 (三)文化工业:文化艺术的蜕变 三、早期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基本特征第二章 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 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一)后现代主义理论溯源 (二)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三)后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与后现代大众文化 二、信息时代的网络技术 三、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 (一)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 (二)思想领域的后现代转向 (三)艺术领域的后现代转向 四、后现代大众文化理论的主要流派 (一)以杰姆逊为代表的后现代马克思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二)以博德里拉为代表的后现代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三)以费斯克为代表的文化民粹主义第三章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大众文化研究主题 一、消费文化 (一)后现代主义与消费文化 (二)消费文化的影像与符号 (三)大众生活方式与消费文化 二、媒介文化 (一)媒介文化理论的历史沿革 (二)博德里拉的媒介文化理论 (三)媒介文化范式与受众 三、文化生产 (一)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二)文化生产与需求 (三)对文化工业理论的质疑与修正第四章 后现代大众文化对社会政治与日常生活的渗透第五章 后现代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与价值取向第六章 通向全球化时代的大众文化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概念与上述两种意义都有根本的不同。在阿尔都塞看来,正如索绪尔认为语言提供给我们的仅仅是对现实的一种描述一样,而不是现实本身,意识形态也不存在真实与否的问题。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构架,通过它人们阐释、感知、经验和生活在他们置身其中的物质条件里面,意识形态建构和创造了我们对现实的意识。阿尔都塞深刻地指出,尽管个人作为主体觉得自己是独立自足的,觉得自己是在直接、自由地把握现实,但实际上,他的意识是由一系列思想体系和再现体系所限定的,这种把握只是他想像的结果,所以阿尔都塞把意识形态定义为是个人同他所存在于其中的现实环境的想像性关系的再现。 意识形态是个体与现实生存环境之间的假想关系的再现,意识形态不仅是一种思想体系,而且还是通过各种意识形态国家及其实践和生产活动再生产出来的一种物质实践——各种仪式、风俗习惯、行为方式以及实践形式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诸如教育、宗教、家庭、政治、传媒、文化工业等。 第二,阿尔都塞反对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公式机械式的解释,也反对黑格尔关于社会总体性的观点。他坚持社会构成论,认为社会构成是由三种事件构成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不是一种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即上层建筑不是经济基础的一种体现或被动反应。与此相反,他认为应将上层建筑看做是经济存在所必需的一个条件,这个模式使上层建筑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关系依然存在,但是一种最终决定关系。
编辑推荐
《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的完成的。 大众文化研究是我国黑龙江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后确定的论文选题,该论文的选题得到了衣俊卿导师的鼓励和支持。确立对大众文化进行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源于我自己的文化体验。大众文化现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生活方式,当代社会的主要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的一路高歌猛进,越来越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情感、思维和道德选择,为人们提供生活方式的样态。因而,认识和阐释大众文化也就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也正因为如此,终促成我从学理上研究探讨的强烈渴望,虽然这块领域如今已以充满了繁花硕果,但我还是付出了勇气、努力和执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