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静与逍遥

出版时间:2005-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罗安宪  页数:33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虚静与逍遥--道家心性论研究》,罗安宪著,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28万字。    道家是对中国文化以至世界文化产生过并仍然产生着重要影响的学术派别。心性问题亦是中国哲学之一主要问题。海内外研究儒家心性论者甚众,成绩斐然。佛教心性问题亦有不少论作。对道家心性问题,学术界存有异议,有人根本否认道家有心性论,有人虽对道家心性问题有所论及,但失之表面,亦很不系统。本书第一次对道家心性问题做出了系统全面的研究,认为道家有很系统的心性论,道家心性论是与儒家、佛教心性论迥然相异的中国心性论的第三种形态。    全书除导言与结语外,共分为八章。分别为道论、性论、心论、情论、人论、命论、生死论、修养论。    (1)道家之一切理论无不是围绕道而展开的。道既是生物之原,亦是成物之本,亦是天地万物之本性,亦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据,亦是君王治国安邦之根本方略。“道法自然”,道之本性即是自然而无为。道是道家心性论之基础和根据,甚至可以说,道家心性论不过是其道论之自然延伸。(2)由道而德、而性。道之本性为自然。人既源于道,道之性亦即人之性,所以,人之本性亦是自然。(3)由道而性,进而至于心。如果说,性是指人之先天的、本然的方面,那么,心则是指人之后天的、实然的方面。人之性必显于人之心,由人之心,亦可见出人之性。人性本自然、自在而自由。由推崇自然,道家强调“虚心”;由推崇自由,道家强调“游心”。(4)由道而德、而性、而心,进而至于情。性、心、情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性是指人之先天之本性,突出者为人之先天性之因素;心是指人之内在精神,突出者为人之为人之主体性因素;情是指人之主观情感,突出者为我之为我之情绪感受。(5)有性、有心、有情,故而之为人。道家所追求的人生,即是自然、自在而自由的人生。(6)有人,即有人之命。道家对人之命运,持一种自然的无可奈何的态度。所以如此,因为只有以这样一种态度来对待一切,才能保守心灵之宁静、淡泊与自由。(7)有人,即有人之生死。道家对于生死,持一种纯自然的态度。与道教之求长生不同,道家并不追求长生,道家只追求自由而自在地活着。(8)心性论必然涉及到修养。致虚守静是道家修养论之主旨。老子首倡致虚守静,庄子则将致虚守静具体化为“心斋”与“坐忘”,并进而将致虚守静提升为本体论的高度,而标举“齐物”。    如此,由道而性、而心、而情、而人,进而至于命,至于生死,至于修养,其中心思想即是精神之自由。追求精神自由,实乃道家心性论之根本所在。自然、自在而自由,和谐、和睦而和适,这就是道家心性论的基本内容。

书籍目录

序导言第一章 道论  一、道不可道  二、道法自然第二章 性论  一、性之本然  二、性之本真第三章 心论  一、虚心  二、游心第四章 情论  一、遗物反已  二、因乎自然第五章 人论  一、心意自得  二、用心若镜 第六章 命论  一、命不可违  二、安命达德第七章 生死论  一、死生为昼夜  二、生劳而死息第八章 修养论  一、致虚  二、齐物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虚静与逍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这个对道家理解很深,人大大老师写的蛮好的,喜欢读
  •   老师推荐的一本书,很喜欢
  •   很棒!
  •   书很不错,值得读一读。
  •   可作研究道家心性论的参考。
  •   希望此书能纠正时下对老庄的一些误解。
  •   虚静与逍遥乃平凡世界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