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1-5-1 出版社:人民出版 作者:胡哲峰 页数:451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本书写完后,后记迟迟没有动手。说什么呢?说它好吧,虽说笔者敝帚自珍,但评价一本书的公正裁判是读者,不需要笔者在这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说它写得艰难,在当今有人一月乃至几天写成一本书的岁月里,你纵是呕心沥血,焚膏继晷,又有几人能相信。犹豫了好一阵,还是想就写作本书的动机、目的略说几句,但愿读者不会认为是蛇足之论。 笔者的愿望是将这本书写成有一定学术品位的可读性读物,或者说是一本适合广大普通读者浏览的专著。照时下的说法是“形而中”。笔者将本书定位在这上面,很可能是既吃力又不讨好,专家学者不屑于看,普通读者又不爱看。但这又是必须做的一件事。如果定位于“阳春白雪”,势必“和者盖寡”,走不出学术圈子;如果定位于“下里巴人”,又难免流于庸俗,降低学术品位。如果说“阳春白雪”是“形而上”,“下里巴人”是“形而下”,那末,现在需要的是“形而中”的东西,即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结合起来。将深邃的思想内容深入浅出地写出来是一门艺术,既要顾到学术上不走样,又要顾及一般读者喜欢读下去,这对笔者是一份苦差事,但对读者则是一件幸事。这是本书写作的第一个目的。 第二,本书尽量做到在有限的篇幅里涵盖较多的信息量,同时,也尽量保持毛泽东军事思想精华的“原汁原味”。笔者由研究中国近现代史转而专攻毛泽东军事思想,兼及我军军战史,期间,参与了《毛泽东军事文集》(六卷本)、《毛泽东军事年谱》、《毛泽东军事思想新论》和《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认识论方法论》等书的编辑和撰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有幸通读了所能接触到的大量毛泽东军事文献,对解读毛泽东军事理论与实践极有帮助。本书可以视作笔者多年来学习与研究心得的浓缩。在一个人人都忙的社会里,相信读者读此书能用较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关于毛泽东和他的军事艺术的精髓。 第三,本书取名“毛泽东武略”,盖与“文韬”(政治方略)相对应也。而且,重点在揭示毛泽东军事艺术和用兵谋略,对毛泽东建军思想等内容则略作介绍,点到为止。与其他同类书相比,在叙述中尽量略他书之所详,详他书之所略。对理论的阐述尽量做到简明扼要,但对某一思想在战争实践中的形成和演变则条分缕析。叙述中以军事理论为经,以战史战例为纬,纵横上下,驰骋八荒,将丰富的军事理论熔于生动的战争实践之中。 本书从初稿完成至付梓出版,前后历时三个寒暑。其间得益于朋友同仁的帮助多多。人民出版社人物编辑室策划于前,好友曲爱国先生推荐于后。中央文献研究室专家张素华、边彦军和彭红处长、纪晓华副处长认真审读了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所单秀法主任和各位同仁也予本书的写作以热情支持和鼓励。值此书出版之际,特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另外,也向为此书出版同样付出了辛勤劳动的人民出版社领导 和编辑、校对表示诚挚的谢意。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千年前古人的感慨已经道尽了后来笔耕者的心里话。这本书如果能得到方家的指正和广大读者的评判,则幸甚。 胡哲峰 2000年12月于京西军事科学院
内容概要
这本书是一本可读性读物,或者说是一本适合广大普通读者浏览的专著。照时下的说法是“形而中。”笔者将本书定位在上面,很可能是既吃力又不讨好,专家学者不屑于看,普通读者又不爱看,但这又是必须做的一件事。本书尽量做到在有限的篇幅里涵盖了较多的信息,同时,也尽量保持毛泽东军事思想精华的“原汁原味”。本书取名“毛泽东武略”,盖与“文韬”(政治方略)相应也。
书籍目录
引子: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我没有想到打仗 我们上山打游击,是国民党“剿共”逼出来的 一人不愿拿枪的军事家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我也打过败仗 我没有看过《孙子兵法》 兵书略通可以,多则无益有害 风云账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小米·步枪 中国的事,历来是有枪为大 争人不争地:人民的支持是最大的妙计 枯木朽株齐努力战略·战役·战斗 战略上的有规则有定向,战役战斗上的不规则无定向 战略上内线持久的防御战,战役战斗上外线 速决的进攻战 战略上以一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 抓住战略枢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意部署战斗 战略主动权和战役主动权主动·机动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防御·进攻·决战 诱敌深入,后发制人 歼敌为主,略地次之 慎重初战:一鸣则已,不必惊人 千时跃进奇中奇 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 迂回包抄追穷寇虚实·奇正 敌进我退,盘旋打圈 敌进我进,琵琶反弹 退中有进,进退结合 声东击西,调虎离山 巧布颖兵,假戏真做 隔而不围,围而不打 打而不登,断而不死 围城打援,攻城阻援 “雷公打豆腐”与敲“硬核桃” 因势利导,就汤下面围棋·象棋时间·空间远谋·善断将兵·将将建军·治军·强军止戈为武结束语:自古知兵非好战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这本书写完后,后记迟迟没有动手。说什么呢?说它好吧,虽说笔者敝帚自珍,但评价一本书的公正裁判是读者,不需要笔者在这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说它写得艰难,在当今有人一月乃至几天写成一本书的岁月里,你纵是呕心沥血,焚膏继晷,又有几人能相信。犹豫了好一阵,还是想就写作本书的动机、目的略说几句,但愿读者不会认为是蛇足之论。 笔者的愿望是将这本书写成有一定学术品位的可读性读物,或者说是一本适合广大普通读者浏览的专著。照时下的说法是“形而中”。笔者将本书定位在这上面,很可能是既吃力又不讨好,专家学者不屑于看,普通读者又不爱看。但这又是必须做的一件事。如果定位于“阳春白雪”,势必“和者盖寡”,走不出学术圈子;如果定位于“下里巴人”,又难免流于庸俗,降低学术品位。如果说“阳春白雪”是“形而上”,“下里巴人”是“形而下”,那末,现在需要的是“形而中”的东西,即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结合起来。将深邃的思想内容深入浅出地写出来是一门艺术,既要顾到学术上不走样,又要顾及一般读者喜欢读下去,这对笔者是一份苦差事,但对读者则是一件幸事。这是本书写作的第一个目的。 第二,本书尽量做到在有限的篇幅里涵盖较多的信息量,同时,也尽量保持毛泽东军事思想精华的“原汁原味”。笔者由研究中国近现代史转而专攻毛泽东军事思想,兼及我军军战史,期间,参与了《毛泽东军事文集》(六卷本)、《毛泽东军事年谱》、《毛泽东军事思想新论》和《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认识论方法论》等书的编辑和撰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有幸通读了所能接触到的大量毛泽东军事文献,对解读毛泽东军事理论与实践极有帮助。本书可以视作笔者多年来学习与研究心得的浓缩。在一个人人都忙的社会里,相信读者读此书能用较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关于毛泽东和他的军事艺术的精髓。 第三,本书取名“毛泽东武略”,盖与“文韬”(政治方略)相对应也。而且,重点在揭示毛泽东军事艺术和用兵谋略,对毛泽东建军思想等内容则略作介绍,点到为止。与其他同类书相比,在叙述中尽量略他书之所详,详他书之所略。对理论的阐述尽量做到简明扼要,但对某一思想在战争实践中的形成和演变则条分缕析。叙述中以军事理论为经,以战史战例为纬,纵横上下,驰骋八荒,将丰富的军事理论熔于生动的战争实践之中。 本书从初稿完成至付梓出版,前后历时三个寒暑。其间得益于朋友同仁的帮助多多。人民出版社人物编辑室策划于前,好友曲爱国先生推荐于后。中央文献研究室专家张素华、边彦军和彭红处长、纪晓华副处长认真审读了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所单秀法主任和各位同仁也予本书的写作以热情支持和鼓励。值此书出版之际,特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另外,也向为此书出版同样付出了辛勤劳动的人民出版社领导和编辑、校对表示诚挚的谢意。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千年前古人的感慨已经道尽了后来笔耕者的心里话。这本书如果能得到方家的指正和广大读者的评判,则幸甚。 胡哲峰 2000年12月于京西军事科学院
编辑推荐
本书将深邃的内容深入浅出地写出来,既在学术上不走样,又照顾了一般地读者。本书在有限地篇幅了涵盖了较多的信息,保持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精华的本来面貌,非常值得广大读者认真研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