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

出版时间:2001-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杨恩寰,梅宝树  页数:34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书摘*处为左右结构,左边为“饣”右边为“胡”。

作者简介

  杨恩寰:辽宁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梅宝树:现任河北大学艺术学研究所和CIS研究所所长,美学,艺术学教授,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点导师组组长,中华美学学会理事;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河北省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著有 《美术入门》、《美术读本》、《美术教程》、《美学引论》、《美学百科全书》、《大学美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一 艺术学概况二 艺术学及其体系框架三 艺术学对象四 艺术学任务五 艺术学方法第二章 艺术本性一 艺术本性:种种理解二 艺术: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三 艺术:历史发生学解释四 艺术:文化哲学阐释第三章 艺术产品一 艺术产品:种种解释二 艺术产品:意象物态化存在形式三 艺术产品结构四 艺术产品本文五 艺术产品风格第四章 艺术创造一 艺术创造:意象构思与物态化二 艺术创造过程三 艺术创造心理四 艺术家第五章 艺术欣赏一 艺术欣赏:观照、体验、悟解二 艺术欣赏过程三 欣赏者(受众)第六章 艺术批评一 艺术批评:理解、阐释和评判二 艺术批评活动三 批评家(公众)第七章 艺术交流一 艺术:一种文化交流形式二 艺术交流与社会文化三 艺术交流与社会经济第八章 艺术功效一 艺术功效二 艺术功能三 艺术效应第九章 艺术门类一 艺术门类:艺术历史演变的种类二 艺术门类划分的原则三 艺术门类体系后记

章节摘录

  艺术构思以创造性的想像为中心,但仍然离不开感知、表象、理解、情感多种心理功能的协调活动。  理解渗入想像,规范想像的任意自由,给予想像以统一和秩序。“然而创造性想像如果没有理性的安排与指导加以协调,其本身是不会成就什么东西的。艺术家必须立即捉住每一个露头的有意义的有细微差别的东西,把它安放在恰当的地方。诗人与作曲家的笔记本,画家的草稿本就证明了这一点。”只有通过对事物以及事物间关系的深刻理解,联想和想像才能把观念情欲融入表象中,从而使意象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在艺术构思中情感是艺术的生命之所在。朱光潜说:“艺术的任务是在创造意象,但是这种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饱和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没有诗歌。”巴金总是写他“恨的要死”,“爱的要命”的人物,“我写《家》时,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他们哀哭。”在构思中艺术  家把自己强烈的爱憎情感全部贯注到意象之中,情感成为构建意象的推动力和亲和力,这样的艺术创造才能获得成功。刘勰说:“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正是情感推动想像和理解,对表象进行加工制作,构成新的意象或意境。  在艺术构思阶段,意象的创造是遵循着想像—情感的逻辑,这里的逻辑不是指逻辑思维的判断推理,而是指要遵循艺术创造的规律。  在科学研究中,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逻辑思维以判断推理为中介,把概念联结起来进行科学的抽象研究,没有理性的判断和抽象,就形不成科学研究,产生不了科学创造。在艺术创造中,表象是想像的细胞,想像把表象联结起来是以情感为中介,没有情感的发动,没有情感灌注生命于表象,想像就不能创造出融含着观念情欲的意象。缺乏情感的意象就不能打动人心,扣人心弦,调动人的情感。因而没有情感逻辑,就产生不了艺术创造。  在科学研究中逻辑思维舍弃各种表象的个性特征,抽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和规律。而在艺术创造中,想像—情感逻辑对形式(表象)加以分解、组合,更加突出其个性特征,构成新意象。在这里表象是根据情感质调、形态而分解、联结、组合。艺术想像是艺术构思阶段的创造性的因素,在情感和理解双重参与下,把表象加以分解、联结、组合,最终凝结融有观念欲望的新意象。由表象到意象的建构,尽管有理解的参与,却不是按逻辑思维进行的,而是按情感逻辑进行的。像“大江东去”的豪放,“杨柳岸”的婉转,两种意象的组合,正是这两种情调的体现。《西厢记》写张生跟莺莺分别的时候“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谁来难染霜林醉,点滴是离人泪”,使霜叶本身带上了悲哀情绪。而杜牧的名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使霜叶带上了欢快的情绪。这两种不同的艺术意象,都完全是以艺术的情调为归依的。  米开朗基罗在《创造亚当》这幅宗教画上,表现上帝创造人这个题材,就要把圣经中“上帝用吹气的方式赋予亚当以生命”的逻辑思维或推理判断,变成形象思维,亦即用想像—情感的逻辑,为把这个题材转换为富有感染力的视觉形象,就想像出让亚当抬起胳膊与上帝伸出的胳膊相遇。通过这样的构思用想像把上帝和亚当联结在一起,使得具有情感、活力的生命力,从上帝那里传入了亚当的身上,然后再把所构思的意象物态化在一个特定大小的画面上,就成为具有永久魅力的艺术品。  《关公战秦琼》是侯宝林有名的相声。关公是汉朝名将,秦琼是唐朝名将,二人相距好几百年怎么还能大战在一起呢,就是通过想像—情感的逻辑把它们联结起来的。艺术家们出于对封建军阀飞扬跋扈的憎恨,对民间艺人艰苦生活的同情,敏锐地感觉到,在一切都以权力意识为转移的军阀混战时代,老百姓为了养家*口和生存,无可奈何地受强权者的任意摆弄,违心地要干自己不愿干的事情。艺术家把这种社会观念、欲望、心态灌注于他的创造想像之中,塑造出一个军阀韩复榘的老爹,他专横、昏庸、无知,在为他过生日的堂会上,非要看关公战秦琼,逼得艺人们不能演也得演,不想唱也得唱,“你在唐朝我在汉,咱俩打仗为那般”,“我不打他不管饭”,随着侯宝林的精彩表演,观众啼笑皆非,拍手叫绝。《关公战秦琼》所以能取得“幽默声相千家乐”的艺术效果,就是因为艺术家运用创造性的想像或情感的逻辑来构思,把意与象、情与理融合起来的缘故。      孔子川上之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常引起我们“摇落之悲”,“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执枯枝,泫然流泪,深感“人生几何”,“焉得不老”。联想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落叶散还聚,寒鸦栖复惊”,“宫女如花春满殿,而今只有鹧鸪飞”,感叹那人生无常,世态纷纭,命运难测,江山长在而人事皆非,从而引动我们在那有限的人生、生活、时间、机遇的偶然性的点发中,在那飘忽即逝不可捉摸的变动中,去发现、去领悟、去寻觅那人生的究竟和存在(生活、生命)的必然和无限意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感叹那宇宙无限,人生短暂,令人心恸神伤,感慨无穷,已使我们感悟到宇宙、历史、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究竟如何。“人生是什么?人生的真相何在?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生的目的是何?这些人生最重大最中心的问题,不只是古来一切大宗教家哲学家所殚精竭虑以求解答的。世界上第一流的大诗人凝神冥想,探入灵魂的幽邃,或纵身大化中,于一朵花中窥见天国,一滴露水参悟生命,然后用他们生花之笔,幻现层层世界,幕幕人生,归根也不外乎启示这生命的真相与意义。”宗白华通过欣赏歌德的《浮士德》,体悟出人生永恒意义之所在。他指出作品主人公浮士德经过一系列人生历程,都得不到满足。因为无尽头的欲望与有限的能力,是永远不能给予个人以满足的。无止境的欲望只能把个人拖人自我的毁灭,什么知识啊、爱情啊、事业啊、名利啊都无任何意义。如果单纯追求私利,人生并无价值和意义。然而当人们摆脱这一切,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事业就成了人生意义。浮士德的每一次经历并不是消磨于无形,乃是人格演进完成必要的阶石。  “你想走向无尽么?  你要在有限里面往各方面走!  有限里就含着无尽,每一段生活里潜伏着生命的整个与永久。每一刹那都须消逝,每一刹那即是无尽,即是永久。我们懂了这个意思,我们任何一种生活都可以过,因为我们可以由自己给予它深沉永久的意义。《浮士德》全书最后的智慧即是:  一切生灭者  皆是一象征。  在这些如梦如幻流变无常的象征背后潜伏着生命与宇宙永久的深沉的意义。”  流水、飞鸿、寒鸦、宫女,个体生命,都是有限、生灭、变动不居者,“皆是一象征”,而那永恒的无限、终极,则是潜在流变无常的象重背面的宇宙生命的永久意义,或者说自然的永恒意义。个体人格、智慧也在于与自然融合统一,才显现为永恒终极价值。就人世说,个体人格要融入人类总体,就世界宇宙说,个体精神要融入自然中,从而才能取得人生永恒意义。而这种人生永恒,通过对杰出的优秀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在不断超越并逐步取得心灵解放和自  由,走向“天人合一”境界时,才会真正彻悟到。对“天人合一”的彻悟,当然融解情感愉快体验,那是一种极度超越的自由快乐,常被称之为“天乐”、“至乐”。“天乐”是无所计虑的超越性快乐,纯粹之乐,自然而自由之乐。“至乐”当然是极致之乐,高峰之乐,言其乐之极限。艺术欣赏所体验的这种“天乐”、“至乐”之乐已不同于感官机能之乐、心意机能之乐、伦理人格之乐。而是一种不计得失、利害,跨越生死之乐,是与自然融而为一的心灵境界最高之乐。这种快乐由“顿悟”而生,瞬刻间似乎超越了一切时空、因果,超越了一切物我界限,与意象世界完全合为一体,凝成为永恒的存在,得到“瞬间即永恒”的启悟,从而才能生发这种快乐。这种快乐表现为“寂静”,即庄子所说“至乐无乐”,最大快乐也就无所谓了。马斯洛把这种超越性快乐解释为超越性满足带来的生命的快乐。由于一切被超越,快乐本身也被超越时,似乎有一种“宇宙般的悲哀”,一种“虚静或不带感情的禅思”。这种“虚静”、“禅思”就与庄子“至乐无乐”相近。不过马斯洛又认为,这种极乐或禅思,不是驱动、渴求、急需,也不是意欲、愿望,而是向往、献身、景慕、赞美、尊敬、沉迷、入胜等等,并且表现为行为反应——“庆贺”,分享极乐,参与演出一场永恒的戏剧。  艺术欣赏过程三个阶段或环节是统一进程的阶段或环节,其中各个阶段或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有时各个阶段或环节可以在感官观照中大体同时发生;有时是按先后顺序从一个阶段或环节转为另一个阶段或环节。比如,欣赏柳宗元《江雪》一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感官观照即阅读可以浮现一意象,一老渔翁独舟冒雪垂钓,而周围荒凉空阔,万籁寂静。尔后心意进一步领悟品味冒雪垂钓的渔翁“绝”、“灭”的沉寂,显现心中的抑郁与苦闷;所处的山水的空阔象征一种精神扩展与追求。进一步精神感悟那整个宇宙的恒寂广袤与一种宽广胸襟情怀相融合。千山万径凝聚到孤舟渔翁,俯仰天地而后回归自我,在自我胸怀中包容天地。至此,意象意境和主体情感均超越自身而升华,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由舒畅境界。一般来说神志彻悟舒畅的最高阶段比较难以达到,而到感官观照或心意领悟阶段就终止了。又由于人们在欣赏中感悟也有层次、角度、程度的区别,因而在同一阶段或环节也有不同的感受、体验与悟解。但无论如何应当承认,每个阶段、环节又都是相对独立的,虽然存在着艺术欣赏的情感体验和理性理解高低深浅之别,但还是有共同相似的方面,一般来说感官观照突出感性功能,对意象形式的感受,欣赏所得是一种不易持久的审美愉悦。心意领悟更突出想像力和理解力,是对艺术意象及其情欲观念内容即意蕴的理解,  理性功能逐渐加强,欣赏所得是一种深沉的理性理解与情感体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这里,艺术欣赏遵循的也是一种情感逻辑,不过与艺术创造的想像一情感逻辑不同,而是理解—情感逻辑,各有侧重。神志彻悟突出人格和心灵对外在时空因果和自我内在计虑的超越,欣赏所得或是一种人格高扬不朽或是一种心灵静寂超然永恒,走向与宇宙相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  这本《艺术学》书稿,从1998年11月开始撰写,到2000年4月完成,历时一年半,现即将付梓,总感到有些话要说,这倒不是按照什么固定模式,遵循什么写作惯例,而是确实想表示一种责任、心情和期望。  有关艺术学理论知识的书面世的已经不少,如今又增加我们写的一本《艺术学》,不知有否什么新意,有否什么新观点、新知识和新探索,不知能否给学界和读者带来某种启示,出于一种社会和学术责任,不能不对这本《艺术学》进行一次评估。我们不避老王卖瓜之嫌,自认为本书对艺术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学术理论问题做了认真的思考,并给予某种解答。  (1)力图给艺术学以学科定位,努力确定艺术学与美学的科学界限。(2)加强艺术本性的研究,把艺术理解为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一种文化心理机能创制意象的活动,呈现为审美超越与观念功利的融合统一的活动。(3)认为艺术产品作为意象物态化存在,是一种三层面组合而成的结构,审美与情欲、观念相交融,渗透于三层面结构之中,审美绝非艺术形式,艺术亦绝非只是审美。(4)把艺术创造、欣赏、批讦理解为艺术活动三种基本形式,它们有共目的文化心理机制,又有各自的特殊性,艺术创造是重在想像力,艺术欣赏重在理解力,艺术批评重在评判力。(5)重视艺术交流的研究,力图从社会文化学角度对艺术交流机制、运行及其作用做出阐述和说明,认为艺术交流是艺术创造、欣赏、批评等活动实现的一个前提条件。(6)考察诸多艺术分类学原则,主张以机能性原则为基础,组成一种多元综合性原则作为艺术门类划分的原则。(7)十分重视艺术功能和效应的研究,把这种研究作为艺术学走向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显示艺术对个体素质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的价值意义。  在现代社会,一奉书的完成,是社会群体参与制作、出版、发行、交流的结果。我们这本书,由书稿转化为产品——书,通过市场走向读者,其中凝结着人民出版社编辑、制作、出版、发行人员的精神、智慧和劳动。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田士章、陈子伶、柯尊全,是他们出于一种社会责任对学术文化建设的扶持,才使得本书得以出版。  这本《艺术学》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走向市场,为读者去购买、阅读,才算是真正完成了。假如又能得到读者的宝贵意见,作为一种激励,推动我们进一步修改补充,使本书日臻完善,这才是我们真诚热切的期望。我们始终认为,一本好书,不断修改完善的书,必是著者、编辑与读者的共同创造。  著者  2001年4月8日

编辑推荐

  各艺术门类的基本原理、艺术学原理或艺术概论,是基础研究的根本性课题,是哲学层面解答艺术根本性问题的基础工作。这套书"九五"规划中的一个项目,也是21世纪的高等院校和成人教育最新的权威性、综合性、指导性的艺术原理教材。此书就是其中一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艺术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