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可士和のクリエイティブシンキング

出版时间:2010/06  出版社:日本経済新聞出版社  作者:佐藤可士和  

内容概要

クリエイティブとは「知恵」である――前提を疑い、創造的な考え方で問題を解決するために必要なクリエイティブ能力の「育て方」と「使い方」をトップクリエイターが伝授!
プロローグ クリエイティブシンキングのすすめ
I クリエイティブマインドを作る
II 試してみようクリエイティブ
III こんなところまでクリエイティブ
あとがき
掲載写真・作品一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佐藤可士和のクリエイティブシンキン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比较有收获的点:
      
      1 找到人类情感共通点,人性
      
      2 设计是将内在的想法准确的体现在外在上。如果我想成为什么性格的人,就应该在外在形象设计上有相应体现。
      
      3 找到一个品牌或者自己几个方面的优势,再找到这些优势的共同点,形成品牌。
      
      4 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
      
      5 换位思考
      
      6 把很多体会总结成小小的tag 反复应用
      
      7 质疑精神
      
      8 所有行业都是相通的
  •     这本不算书评,主要是个人呓语。和此书关碍不大,关心评价的看客可略过。
      刚上大学就有听过这个人的名字,和名字起的有点烂俗成功学feel的那本书。直到大学要毕业的一些偶然发现,才让我感觉这个人和这个人的书都被大大低估了。
      我是个极其懒于归置东西的人,而且不以为耻。一直感觉这没有什么,有sense的人乱一点很正常嘛,给自己找着这样那样的借口。
      偶尔自己或旁人看不过收拾出来,也是迅速乱回原来的模样。究其原因,一直觉得大约是没有养成“东西用完放回原位”的习惯。
      我这个人有时候很愿意思考,有时候则奇懒,连动一下脑子都不愿意。后来才渐渐觉得,也许是小时候的某些经历造成轻微的人格失调- -极其轻微啦。比如小时候抄作业,抱着侥幸心理故意不写作业,期待能少付出一点辛苦(不过那些辛苦有时候是反人性啦),有时候会不想负一些该负的责任,会想提前享受,会想着今宵有酒今宵醉,出于对那种潇洒人格的全心向往,想四大皆空一无挂碍,却又心牵俗世有些事情放不下。在道家和儒家思想中翻来覆去,既舍不下一些东西,有时又抗拒先吃苦,懒得延迟满足感。
      说起这个作者,我当时看第一本的时候只觉得,哦,好厉害,桌子上什么杂物都没有,出门只带钥匙,钱和手机。当时心里却只是想,你是男的才可以,如果是姑娘怎么可能只拿这三样就出门!是要有多man!不过后来在说柳井正的一本书里,讲到和佐藤桑的合作,其中佐藤说了自己对整理的看法,大意是,不整理外部环境,可能其实是不肯去看自己的内心,去梳理自己的思想。把外面弄得干净整洁,自己的思绪会更清晰。
      也许是老生常谈,当下却让我有当头一棒的感觉。这人真是有勇气。我这样想。因为经常会试图反思自己,摸到一些边缘的时候却又总会退缩。柳井正也是如此,能很清晰地去看自己。这就是我一直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情。我想着。果然许多习惯都能从内心找到原因。
      今天又看这本,第一章就是做一件事之前要有质疑的勇气。的确,太多人在做事之前,已经不会问一问自己。这样对不对,有没有更好的法子。反而总会得过且过,勉强敷衍。这种态度是以前的自己最不喜欢的,自己却也在一天天变成那样的人。
      很喜欢这一段“通过质疑,可以更有信心完成接下来的工作,并且在一开始就能占据主动。如果没有这种积极的态度,创意将永远无法产生。”非常非常有道理,并且用刘英华老师的话来说,是“受用”。
  •      这是一本“小”书,说他“小”是因为很容易理解,没有深刻晦涩的专业术语,没有为了虚大和拔高的修饰词汇,因此,周末一天的几个片段时间就读完了。
       书好不好,关键在于合上书页后,脑海中有没有让自己启发的文字,应该说,这本书确实不赖。
       “大众视线”和“顾客视线“让我思考良久。作为一个企划人,每天都在和产品设计打交道,需求、品牌、可行性、目标市场、传播……等等这些每天都在使用的术语和道具,还真的不如一个“顾客视线”精辟。终究我还是落了下乘,不知不觉中总是站在企业一方去考虑,而现在的消费者已经不是“强迫时代”的行为习惯了,各种社交化、分享化的行为模式已经成为必然,消费者更加理性了,即便还有感性的冲动购买,但也是隐晦的,需要真正站在“大众视线”来观察才可发现。
       将办公室设计作为一项关键的工作去推动,以图能让员工有更加舒服和惬意的环境去发挥特长。作为广告公司来说并不罕见,但是作为像“乐天”这样的企业来说,就不常见了,或者这样说,能做到这一步的企业几乎都会成为优秀的企业。因为,这是根植与企业文化和基因中的人才观。我们常常会感叹,为什么我这么好的企业理念员工不理解,为什么我的员工没有主人翁精神。可是为什么不反过来看看,你真的为员工考虑过么,你将员工只是当做职员,还是当做“人力资本”,同品牌,同损益,同渠道一样重要的资本了么。
      
  •      很快就看完的书,只用了一个周末几个片段的时间。总体感觉没有《超整理术》的思路清晰(空间-信息-思维),但是记忆深刻的有“提出质疑”、“大众视野”、“真实感受比调查更重要”、“寻找本质”等等等。
       突然觉得提出质疑这点跟最近查的资料“何为大学”有点相像啊。而“大众视野跟消费者视野”这点作为广告来说还是蛮受用的,后来还因为这点跟欧颖豪小小的讨论了下他们卓越为什么不通过广告来提高品牌识别度。虽然欧颖豪觉得卓越这样的教育机构是软产品,只有通过不断的开分机构扩大市场份额挤掉对手,但是我还是觉得设计是能起到作用的,而且也并不会如他所说的投入产出不协调。只不过,我现在还没想到。哈哈。
       而“真实感比调查更重要”这点,作者用了啤酒广告主打亲情“一脉相传”的做法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很多广告用了。有时候甚至觉得有点滥用了。不过对于我这种泪腺底的人来说,亲情牌总是轻而易举的让我潸然泪下。记得最清楚的有一个泰国广告,在丈夫的葬礼上太太搞笑的开头回忆了丈夫的呼噜声,像火车像轮船。但却说,正是这样的呼噜声,让她的每个晚上都能安然入睡,但是以后再也无法听到这样在夜晚使人安心的声音了。此时此刻回想起这个广告依然觉得哽咽。这些总是时不时让我想起五个月前外婆去世后,隔天外公收拾外婆的衣服时为什么哭得那么的伤心。其实只活了二十多年的我,无法理解他们相濡以沫的六十多年是如何度过,也无法真正理解当下外公的心情。总而言之,如果一个广告真正的抓准了我们消费者的这些小小的情感引起共鸣,都能让人记住。
       “寻找本质”这点其实我也是有小小与作者一样的体会,当然,肯定没有佐藤可士和那么多的经历与体会。但是就单单从我学的专业说,最近总在想着我到底要做什么。大三开始接触广告,然后发现其实工业设计与广告都有着想通之处。且不说都是在同样的商业体系内,要遵循经济体系的要求。其实在我浅显的认知里,我觉得广告与工业设计都是从用户角度出发为用户去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工业设计解决的更多是人机体验的问题,而广告可能解决的则是一个产品经济效益的问题。一年前就一直吼着想去腾讯想去腾讯,但是当我走进腾讯大楼又走出来的时候,我明白这一年我根本没有在为“去腾讯”准备什么,惨败必定是此刻的结果。就像现在吼着要考研,“考研英语词汇练习”就这样华丽的躺在我的右手边但是我却没有翻开来半页。就因为最近对于考研的心思又开始动摇了吗?窦文涛说,世界上有两件不可能的事情,就是一个女人想改变一个男人和一个男人想改变世界。然后我就想起欧颖豪心中的救世情节,其实最近觉得,或多或少我有点理解他。这是否也关于“寻找本质”这一点哈哈,其实不仅两件事情究其本质是想通的,两个人究其根本追求也会有几分相似。
      
  •     也许,大国的精神,总倾向于恢宏的画面,小国的思维,偏会有无拘无束的精致?
      至少,我是倾向于系统思维的,为了在思维中建造出一套结构,不惜让真实来差强附会。形式上的完美让我激动,真实,只是概念的祭祀品。
      佐藤可士和的文字,就没有了那种“结构”的沉重,小小的清新——好多日本人的书都是这样,可做大国思维的调剂。
      但这次我在清新之外,多体会到了一些东西——纯真。
      是啊,没有什么结构,没有那份宏观的野心;真实到哪儿,文字就到哪儿。记下心情、画出想法、体验大地上的生活。。。简单到会有人不屑一顾的方法,却能做出直指人心的设计。
      再回头来看,是不是我们的思维已经太系统化、体制化了呢?我们忘掉了最简单的真实。所以我们只能在已有的系统中按部就班,不能站在大地上真正地思考。
      佐藤可士和的这些方法,几乎让我觉得,是一个孩子的方法。对,孩子的眼镜中还没有那些概念、理论,孩子的大脑不会欺骗他自己。
      有点老子的味道了。。。
      那就画一幅线条画吧,像孩子画的一样,越粗糙,就离真实越近。。。
  •      童话大王郑渊洁较早期作品的封底有他的个人介绍,其中有一句是这么写的“能熟练使用500个汉字”,我一直很好奇绝大多数人都能熟练使用500个汉字,为什么写不出让众读者可以不吃不喝为之痴迷的作品,也成不了著作等身的畅销书作家。
       后来我慢慢发现,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认识汉字的数量并不决定他的写作能力,郑渊洁的想象力特别丰富,想象力应该算是创意的一种。
       与郑渊洁的文字创意不同,佐藤可士和是用设计为品牌和产品加分的设计师,虽然他们表面上干着毫不相干的工作,不过仔细想想,创意是他们同样的武器。佐藤可士和的这本新书,要剥开的正是创意的皮。
      
      真实感:比调查更重要
       这是一个让媒体人头痛的时代。
       数字像是一座大山压在每一个人媒体人头上,出版看重销量,电视台追求收视率,网站需要点击率,而大众似乎越来越不买账,原来我们专心致志读书,现在我们一边浏览网页一边下载电影一边听歌,三心二意成了我们的行为准则。这是一个越来越难以诞生大众偶像的时代,如果还有什么是越来越大众化的,那就是小众本身。媒体人越来越难把握大众的口味。
       面对这个问题,佐藤给出的答案是“真实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肤浅、平庸的产品将很快被淹没,而有内涵和真实感的商品才能取得傲人的销售业绩。要抓住真实感,重要的是“唤醒人们最普遍的情感体验。”
       如何获得真实感,佐藤的建议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唤醒沉睡已久的五官,努力找回真实的感觉。
      
      平衡的重要性
       佐藤在滑雪中意识到了平衡的重要性,“滑雪过程中要在高速的状态下转弯、跳跃,这都需要有很强的平衡性。”“保持平衡就是要控制住破坏平衡的阻力,最大限度地把握好平衡与让事物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创意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为一个媒体人,你要传达给大众的内容和观众想要看到的内容就像是两个性格不合的孩子,怎么让他们和平相处,确实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而且你永远做不到完美,只能做得比之前更好。
      
      本质:殊途同归
       佐藤因工作机会接触到了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并发现“无论是哪个领域的精英,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相同的东西,那就是他们看问题都非常彻底,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
       比如作家用文字写作,画家用线条和色彩绘画,音乐人用音符作曲,看似毫不相干,其实创意的核心都是一致的,只是创作的平台不同,绘画的平台是平面,音乐创作的平台是时间轴。
      
       这本书与佐藤之前出版的《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相比,更接近创意与设计的本质。因为优衣库开始关注佐藤,能看到他在思考与写作上的进步,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的事。
       如果要给这本书找缺点的话,我觉着这本书把佐藤作品的彩页放在全书的最后有点不妥,可能很多读者在选书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我刚开始觉着这本书很贵,不过发现书最后还有作品彩页就觉着值了。很多欧美的畅销小说,都是一开始就给作者一个高潮和悬念,让你欲罢不能,对于彩页这种直观又出彩的东西,放在正文前面绝对能带动销量。
  •     “佐藤可士和”这个名字还是有些陌生,所以先要举一些名字来证明这位佐藤和那些日本满大街都走着的佐藤君的不同:
      麒麟啤酒、优衣库、乐天。
      这就像我得知原研哉先生设计了日本的鲁迅箴言表示无感,但发现他是无印良品的灵魂之后就立刻涌上了三千斤崇敬一样。
      
      优衣库啊优衣库。
      
      以下进入正题。佐藤的创意思考术,主要是针对日常工作培养创意意识,是指“通过创造性的思考来解决各种问题”。佐藤自己也强调说:创意思考在一般人眼中是一种艺术家和设计师才会拥有、才会需要的才能,而且进行创意思考需要特殊的能力,比如会画画、会制作物品等,普通的上班族基本上不会接触这类工作。但其实,如果能将创意活动融入到生活当中,无疑生活会更美好。
      
      像我这样以追求新鲜为要务的人来说,也不时地想有一些新点子,用新方法、新心态来面对生活的细节,这种感觉很好。不过,有时候一点点的变化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生活中充满了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意想不到的后果让我吃的鳖够装一箩筐了……
      
      所以呢,掌握一些创意思考的方法,还是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让我们来看看佐藤怎么说:
      ——烦恼的时候将心情写下来;
      ——给自己在意的事情贴歌“标签”;
      这些小习惯可以帮助自己培养创意意识,当真有一些可以称为灵感的东西从大脑里闪过的时候,一定要努力记下来。这些闪光的点子我不是没有想过,只是每次想的时候天马行空,等真想回忆的时候又记不住了……佐藤说烦恼的时候写下心情,这个办法既温柔,又实用,我考虑要用一下。想想,如果有一个小本子,上头画的全是自己烦恼的时候要说的话,不知道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小本子呢,很期待啊,哈哈。而且烦恼的时候如果先诉诸于笔头,和人再提起的时候杀伤力就会少很多。
      
      佐藤还说什么呢?
      ——真实感比调查更重要;
      ——尽可能地运用一切媒体,打破现有媒体的桎梏;
      ——写出一部剧本,为独立的“内容”制造“脉络”;
      第一点强调的是的真实感,重点在于“唤醒人们最普遍的情感体验”,是面对当前这个转瞬千变的世界的诉求的一种应对方式;第二点在于一种逆向思维吧,出奇制胜;第三点则说的是一种整体的世界观的东西:单个的产品永远只能是昙花一现,让人信服并产生支持的心情,只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那些新鲜的案例,而且佐藤基于日本特有的细腻所提出的一些方法论,也是绝对实用的。高一层次的世界观上的东西,是一种才能,也是一种灵感,这种东西只有以才华作为基础,辅以勤奋的思考,和多年专一的修补和改进,才能真正在生活中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说起来,我哪点都没有做到。
      努力养成几个好习惯,朝着一个方向持续地努力吧。人生总要往前走,每天都要面对生活的碎片,但如果能像佐藤所说的那样,将创意融入生活,改进生活、改进工作,那么,享受自己的创意,那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即使经常有不能掌控全局而吃瘪的情况存在。
      
      
  •   我觉得这本书,可能就是我买的这本吧,它的黑白照片印得太深了,黑区和灰区污在了一起,大大削弱了佐藤可士和简洁的风格这一特点。对此深表遗憾。总体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棒的书。
  •   恩,我去搜索了 佐藤可士和 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132972.htm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