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のオベリスト

出版时间:1997年12月  出版社:国書刊行会  作者:C. Daly King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黄金期パズラーの名作。4月13日正牛、おまえは死ぬ―著名な外科医カッター博士に届いた不敵な犯行予告。あらゆる事態を想定して警護にあたったロード警部だが、その目の前で事件は起こった…。上空数千フィート、空の密室ともいうべき飛行機内で果たして何が起きたのか。
外科医生卡特尔在准备去雷诺市给自己的兄弟做心脏手术,但就在动身前夕,他收到了一封指明死亡时间的威胁信。卡特尔医生找到纽约市警察局寻求帮助,警局派出麦可·罗德警官全程护送。威胁信上指明的死亡时间到来时,飞机正好飞在高空中。就在这时,罗德警官拿起氧气罩,自己先吸了一口,然后递给卡特尔医生,卡特尔医生接过氧气罩后吸了一口,却在众目睽睽之下倒地身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空のオベリス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读《obelists fly high》(原版)的前半部分,我的兴趣主要都在故事中描写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民航飞机:窄窄的走道,两行共10个座位,相当于现在头等舱的服务,最高120英里的时速,2万英尺的极限高空,飞行时肉眼能看清地面景物和航空标识,穿越美国本土需要转机4次以上......。后来我在波音公司网站上找到了当时飞机的简介,内里的装饰、操作间、服务与作者的描写是非常一致的,说明这个作者坐过很多次飞机,在当时这可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人才能支付的奢侈旅行方式。这一点,连同作者名校心理学硕士的教育背景,令这本书体现的社会现象和逻辑布局都值得品味。
      
      中文版《obelist fly high》的内容简介,是为了引导读者落入作者的圈套——国务卿御医收到恐吓信,在机场缜密的安保措施(包括起飞前换飞机)以及一流侦探的陪伴下,仍然按时而死,不能为病情危重的国务卿动手术。听起来就是高超的国际谍战故事。
      
      实际上的凶案水平令人大跌眼镜,甚至可以视作一个荒谬剧:思维缜密、办事高效、年富力强的侦探主角精心组织策划了保护方案:取得行程中的管辖权和所有中转站机场的全力配合,飞机起飞前换飞机(防止航空公司内鬼在飞机上动手脚),取得并组织研究所有乘客的身份,用机载电报机与警署智囊机构实时联络,还有最关键的一步:托专家伪造了一个含有致人昏迷气体的玻璃泡,在飞机颠簸、多数乘客都捏破机舱提供的玻璃泡,吸食香气纾解不适时,将伪造品给御医使用,让御医在恐吓信写的时间附近“死亡”,以逃过谋杀。御医“死亡”后,侦探和他的心理医生同伴不许任何人接近“尸体”,并在下一站将“尸体”载入与客舱隔离的机尾货仓。
      
      然后,侦探开始盘问每个乘客,得到的回应千奇百怪,但找不出破绽,而此时真凶却推测出御医没有死(这点逻辑上比较勉强,本书一败笔)。故事发展到中段,飞机因暴雪迫降在路途中的停机坪上,机舱秩序大乱。侦探打开货仓看望昏迷的御医时,被尾随的真凶打晕,而御医也被真凶用一女乘客的发簪捅杀。之后,真凶竟然返回客舱将带血的发簪放到女乘客的座位下面,想嫁祸于她。而恰恰这女人倾国倾城,好色的侦探绞尽脑汁为她找到了不在场证据,按照侦探画的嫌疑人行踪表格,此时读者就能轻易辨识出真凶是谁。但作者或许为了凑字数,竟然花了全书1/4以上的篇幅让侦探把目光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又暗示乱伦、同性恋、间谍等复杂的杀人动机,临近结尾才笔锋一转,点出真凶——御医的研究助手,只因御医不同意人体活体解剖而杀害了他,他原本计划的杀人方式是客机颠簸时为不适的御医注射毒药,然后称心脏病发抢救无效而死。如果侦探不搞出这么多花样,只是阻止那人注射,御医根本就不会死!
      
      所以说,本书的亮点不在凶案,而是在侦探防凶案所布的骗局,以及故事因为偶然性(飞机迫降)所发生的巨大逆转。到雪地杀人、侦探不得不向众人道出自己的部署时,既让读者恍然大悟,惊叹被作者玩弄了,同时诡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让人更加专注地推测谁是凶手。只可惜,作者过早地让人知道了答案,余下的章节再怎么苦心经营,也都无所期盼、索然无味了。
      
      兼具大得大失之作,附带了对早期客机的详细描写,英文通俗易懂,值得一看。
      
  •     戴利·金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这本《远走高飞》传说是他的最高杰作,而我阅读后的整体观感似乎也可以印证这一点。虽然有人说他短篇成就比长篇成就更高,但就我看过的长篇和看过的短篇相比,这本《远走高飞》无疑比《钉子与镇魂歌》更好。如果再考虑到这是1935年出版的作品,那这本书在当时绝对算是独树一帜。
      外科医生卡特尔准备去雷诺市给自己的兄弟做心脏手术,但就在动身前夕,他收到了一封指明死亡时间的威胁信。卡特尔医生找到纽约市警察局寻求帮助,警局派出麦可·罗德警官全程护送。威胁信上指明的死亡时间到来时,飞机正好飞在高空中。就在这时,罗德警官拿起氧气罩,自己先吸了一口,然后递给卡特尔医生,卡特尔医生接过氧气罩后吸了一口,却在众目睽睽之下倒地身亡!
      这本书最强大的部分在plot,可谓案中有案、一波三折。就算是以现在的眼光来衡量这个plot,也毫不逊色。在结构设置上,小说把尾声放在最前,把序幕放在最后,巧妙地造成了悬念。而且每个小节都是用地点或是飞机高度来命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看到放在最后的序幕,真可谓血脉喷张。戴利·金的这个plot设计得非常好,处处皆是伏笔。小说最后作者还特别设置了线索指引(clue finder),帮助读者理清作者在小说中设下的伏笔。实话说,我也是认真查看了线索指引后,才把小说的plot看懂的。毕竟小说中分析的地方太多,而这次我看的又是原版书,很多地方的理解就不是那么深刻。而看完这本书后,对欧美推理作家在plot上出色的营造能力又有了更深的体会。对于欧美作家和日本作家在推理小说上plot的优劣,很多人都已经有过很多争论。我的看法是,欧美作家是从推理小说的角度来设计plot,而很多日本作家是从小说的角度来设计plot。欧美作家plot的营造能力,更多是体现在不经意间埋下的伏笔和微妙的暗示上,这一点在我看完《红色右手》和这本小说后才深刻地体会到。到了揭开谜底的时候,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原来作者一直都有提示啊,原来谜底是如此合情合理啊。这也许是很多人都喜欢欧美推理小说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相比于plot,本书的trick就弱了很多,不过好在这个trick是非常有新意的,像是矩阵的舞蹈(不是时刻表)。每个人的行动合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二维矩阵,而罗德要做的事情就是反复考察证言,反复在这个矩阵上推演,最终得到每人真实的行动。这种trick,应该算是戴利·金的独特创意。
      当然,身为心理学者的戴利·金,在小说中也免不了掉书袋。罗德警官的华生——彭斯博士就是一位心理学者,两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对动机有过充分的心理学上的分析,而整本小说涉及到宗教、同性恋、乱伦、活体解剖的讨论,在此稍稍提醒一下:非喜勿看。
      总而言之,我不敢说这本书是神作,但我可以保证读过这本书的人不会失望。现在看完了“空”,对戴利·金的“海”和“陆”越发期待了。可惜他是一位被遗忘的作家,而市面上比较容易找到的,就只有这本《远走高飞》和Tarrant的短篇集,其它的推理小说都没有再版。
      
      
  •   没看过....你去哪弄的书?
  •   国外朋友帮我弄的……真是非常感谢他。
  •   欧美作家是从推理小说的角度来设计plot,而很多日本作家是从小说的角度来设计plot。
    这句话怎么理解啊?
  •   我的想法是,传统的欧美作家,他们设计plot根本目的是为了trick,而很多日本作家他们设计trcik和plot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更深层次的思想和内容。
  •   感觉这本书里认真看的话很容易能推理出凶手,这本的plot感觉有点简单,在黄金时代的诸多推理作品中。而且坦白说凶手犯的错误太多了,结局还没出来就至少能看出3个来。
  •   刚看了开头。有个疑问。既然事先有人威胁,为什么不包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