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の騎士

出版时间:1989-7  出版社:国書刊行会  作者:イタロ・カルヴィーノ  译者:米川良夫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不在の騎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我觉得从故事里的人物们身上看到努力在这个世界上争取存在的自我,是这本书最感人的地方。读完的时候还有点想哭,但并不能具体地指出小说的寓意啊好处什么的。本来觉得开头部分有点冗长,在外教课上看得昏昏欲睡,结局揭晓之后这个似乎就能解释了——它映射出修女也就是女主人公,置身事外之后以新的身份记述这个故事时内心情感的复杂。一觉醒来读后记,那些不能指出的作者本人都很细致地做出解释:
       【没有生理个性的骑士阿季卢尔福和没有意识个性的马夫古尔杜鲁用来宣告主题。不懂存在和不存在的青年朗巴尔多(真正的主人公)以实践证实存在,而另一位青年托里斯梦多,以在他之前就存在的、与他自身分离的一切来证实存在。女性象征冲突。爱情是战争,人们寻求异己者,朗巴尔多喜欢布达拉曼泰,布拉达曼泰追求不存在的阿季卢尔福;爱情也是和平,托里斯蒙多的心上人所佛罗尼娅是他前世的梦中四年。最后用圣杯骑士团证明存在是神秘经验,四大皆空;同时用库瓦尔迪亚的居民与之对立,证明存在是历史经验这种相反的观点。】
       好像非常厉害,在看了以上的角色剖析之后,我没有脑白时那种激烈的感动,因为已经跟作者一起冷静下来,远远地观照着故事里的人物们,但这不是重点。在写作的时候不掉进故事里真是困难,这也是我佩服小说家们的地方,也是我至今写过的都只能叫开头的原因。
       以前总觉得没有人逼着我去思考意义的阅读最舒坦。一方面希望沉浸其中,讨厌“冷眼旁观”,另一方面是因为还没办法自己想明白情节啊角色等等的意义:与之保持距离的话,怕自己说出的话幼稚可笑,误会了美好故事本身也破坏了本可能在阅读中建立的那种亲密自然的关系,于是选择了沉默这个最强大的武器。但要是我办得到那些的话卡尔维诺本人也不用在后记里费尽口舌了。我的意思是说,当然有作者之外的人能一眼看透,读懂作者的用意也很重要——我们在感动和自我审视之外,知道了触发人体自然感动的机制和假设的堆叠如何引出我们自己的答案。
  •     moon 18:02 2013/5/22
      不存在的伊塔洛·卡尔维诺
        《不存在的骑士》(吴正仪译)完。
        从未有一部外文书(甚至中文书)让我如此欢欣满意。奇妙的打趣和讽喻,含蓄却极有效力的欲望描写,更加有料而获益良多的后记……哪哪看起,都是我喜欢的地方,更不说有作者思路的整理,所有文字都那么自然而精彩,而不是精致或是故作深刻。孟非曾在《非诚》里打趣说怀疑作者们写作当初有没有这些中心思想之类的考虑,我也一直有的,但现在我真正地认识到,伟大的作家,对笔杆驾轻就熟的作家,想要写出来有意义的作品的作家,对所有背后的这些背景、场景、意义等细节大义其实都是有深重慎重的考虑的,否则何成这大构造大手笔!
        扉页,不,是封皮背后的文字立刻就吸引了我——不是他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及以后的文字——而是,“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但我从来不告诉你真实”。可能在这儿吸引我的还仅仅是一种隐秘的关于“真实”的哲学或是这种操纵文字的我一直觉得自己缺乏的魔力。也可能那个“主刀医生表示自己从未曾见过任何大脑构造像卡尔维诺那般复杂精致”的描述也是我对奇特脑回路的人类的一种猎奇崇拜。于是开始了这一天伴随着这位空躯壳的骑士的不停被逗笑的旅程。我说的是卡尔维诺。
        开始像一段童话。我只当这是又一位作家借托身古代的故事来抒发意旨的故事开头而已。不久我就发现了我的傲慢,“被胆怯削去锐气的傲慢”——我低估了这位在扉页之前笑容和善温柔略藏活力的作家——现在我先借口于我未曾听闻他的大名。可是知道了又怎样呢,我知道那么多从小学到大的著名作家,可有哪一部正经或者休闲的作品让我如此喜爱敬佩的呢。这个同样卑微着傲慢的骑士在国王“达打——打打达,达打——达打——打达达……”的神奇象声词描述里规矩地执行自己认为对的事,一丝不苟,“生死相依”的铠甲里只是一个活着但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人,只是在他身上滑过从来不能粘住的名字在他的骑士之由后来被否定后就再也没有了意义。他的仆人古尔杜鲁是国王许给他的,是命令,所以他必须带着他。这样加上他们的坐骑和带的零七八碎的装备,这个整合体就有点像堂吉诃德的组合了,不过这是剧情过半后的事。
        生存的自觉意识、顽强追求个人影响以及同一切现存事物相抵触的思想也许是想说明社会的多元性么,但当时当地大家都是没有的,于是无所事事,相当一部分一直消散在空气里。也有一些凝聚,只是遇上像白铠甲这样出现,并没有招大多数人喜欢。
        朗巴尔多不同。他是肉身的热血青年,有着幼稚执著的复仇理想。当理想被艰难阻碍着又间接实现后,他不得不转移意志,也幸运地转移了,遇上了一位混在这群臭男人中有追求有行动又有着匀称体型高贵仪态的女骑士,布拉达曼泰。这个最后被作者突发奇想笔锋转为写书的那位修女的传奇的女骑士写书的一开始说自己从未接触过战争,而这个矛盾作者不知是不是没意识到,没有把这里修改或者怎么处理。我们可以认为修女这话是故意装纯真么。
        布拉达曼泰也自知与那些臭烘烘的混日子的男人们大同小异,但她心中念念不忘对简朴而严肃的生活的渴求正是因为同她真正的性格相对抗。这也许是很多人在追求什么的时候的心态。总是艳羡并仰慕着自己没有的东西,比如白铠甲有时候会对着其他肉身的真实存在而莫名恼怒,突然嫉妒,有时却又因为真实存在的这些东西身上散发的气味或是落拓气质而为自己自豪,尤其是这些真实存在变成一具动不了的对于秃鹫更有意义的存在时。
        朗巴尔多也是。他是在追求只有女人才能给予的自我存在的确实感吧?可是最后他借着白铠甲的赠与来放任自己欺骗女骑士,又是多么不可抑制的愚蠢。代价就是漫长的寻找白铠甲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寻找女骑士。结局是美好的起码。
        揭破阿季卢尔福——白铠甲的托里斯蒙多本以为是个故意揭人长短的小丑人物,没想到却也是那个骑士精神时代里追求父权和荣誉的耿直青年。查理大帝利用这些“远走高飞创大业”的年轻人的话赶走了正直讨厌的白铠甲,却也在慨叹自己老人已矣的辛酸,殊不知这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辉煌岁月早已一去不返。
        后来这位修女写作就开始像在创作漫画,还是立体的有高山有沟壑的“动漫”。而这里活力乍现,淫欲也蠢蠢欲动。他们于是的第一站就是一个女儿国一样但比女儿国更像妖精洞的城堡。白铠甲令那么多同僚讨厌,我原以为寡妇普丽希拉会很快发现并反感。而卡尔维诺就是不同,或者说那个修女的笔法就是不同,她让他们河蟹地共处了一个罗曼蒂克的晚上,甚至于让寡妇没有经历肉身的情欲却对这位健谈的绅士的狡猾骑士完全倾倒留恋不舍。对比着一直没有自我只当自己是大自然万物中一种但绝不是自己的古尔杜鲁,他们仿佛是柏拉图的爱恋。骑士为对付寡妇而巧妙营造的这个美丽的夜晚让寡妇感受到从未体验过的飘飘快感,而其实这快感要是没有从未体验这几个字支撑着,她也绝不可能会飘然。不得不奇怪白铠甲对待女人游刃有余的手腕怎么就在与同性(至少设定是这样)相处时就那么无趣和直率到令人发指。
        在寻找那位被自己弟弟破了处的徐娘半老的美丽修女索夫罗妮亚时,顺便历经了加勒比海盗1的海底行走,作者还不忘让一只鲸鱼来给他浇上鲸油防止生锈。然后是阿季卢尔福如在一千零一夜中主人翁的机智让自己混到了被掳走的修女身旁,并联合突然靠谱了的古尔杜鲁救走了她到一个山洞里,结束她贞操的山洞。
        前来结束她的那个弟弟还在找什么圣杯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娅妮前段时间看完的夺宝奇兵系列。更主流的是这圣杯果然还有个King。表面光鲜的圣杯兵团其实跟朗巴尔多参战的查理大帝的法兰西军队一样,甚至比那普通军队有更亮的光环,而有更恶毒狠辣傻×的的内核。托里斯蒙铎也想朗巴尔多一样渐渐看清了这些人的面目,什么圣杯,什么规定,什么礼仪,都是借口。他喜欢在这里轻松地奔跑,愉快地寻找野味,以他自身、他的力量、他的劳动、他的勇气去反抗那黑暗,反抗那神秘,反抗那外在的自然界。这才是人之为大自然最高级的灵长动物所应有的活力。圣杯的那个什么好吃懒做的“他们在神游”(当时我笑崩了……)其实才是他们的规矩,而他们不遵守任何人,仿佛老庄的无为而治,加之以纯洁自诩。
      
        放空的这种状态真的不是什么有实在感的好情绪。昨晚三个小时的课程我一直处于这样的空荡荡里,脑子运转缓慢,不记得自己要做什么,旁边人妖做什么。这种精神状态非但托里斯蒙铎难以忍受,我也是!实际上圣杯们就是黄金甲的一群被传说化了的强盗,在所在森林的附近向住民们不断广撒着苛政猛于虎的恐惧。于是,大家和我都明白了他们不停换地方的原因。托里斯蒙铎挺起了揭竿而起挑战圣杯骑士的头,于是ladies&乡亲们也鼓起勇气打跑了这群失败却喊胜利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们,也终于觉醒了他们生而具有的意志和勇气。
        而这位领导反抗的勇士重新踏上流浪的路途反而无心插柳碰到了俄狄浦斯式故事的开始,自己的“生母”。这个传奇故事却让阿季卢尔福从此遣散了自己凝聚在白铠甲里的意志,尽管它最后又给了一位热血青年美好的结局,我仍不能原谅这个其实没有乱伦的误会。当传奇变得更传奇——源于一个有外遇的国王和有另一个外遇的王后奇异组合的家庭——反而促成了一对一见钟情的爱人。查理大帝搓搓手说所有的事情都圆满解决了,于是,才要寻找这位正直忠诚敬业坚定的白铠甲。可是这个圆满太早,这个寻找太迟。这位真正当得起骑士头衔的英朗人物最后散去时,连自己的名字都做了怀疑,本来前途明朗,突然遭到全盘否定,执着追寻道义伦理认为正确的澄明的证据也被一夜间撕破了那张膜,羞惭,卑微,那种在世界里找不到自己的丧失感,我也深深体会着。他真的就那样走了,消散在空气里,让古尔杜鲁的主人成了“空气”,让布拉达曼泰的心上人被掉包,让热血的朗巴尔多和托里斯蒙铎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意志,也得到了幸福。
        这样一个从始至终奇幻的故事里,骑士的消失只是那样轻飘飘的一挥手如云入雾,如水化海。“您为什么突然屈服了?”对,他就这样不存在了,在乎他的人也渐渐不再寻找他,不再跟随他,因为他们还存在,他们还要生活。可是如果那是现实现世,被逼死的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会面临血腥或者残酷或者尸体的冰冷苍白。所以这样的人就难以在这样的社会里生存,所以他们即使存在过,在空间时间里也只是像白铠甲的存在一样的转瞬,很快就被扼杀,然后被遗忘,即使仍然有后继者前扑。
        失去了那无人性的洁白,所有的人直到最后都算圆满了,正如那位查理大帝所言。能跃然纸上为人物的他们每个人都在碌碌人群里找寻存在,自己的或者自己追求的,本质上都是自己的。托里斯蒙铎和大自己十三岁的妻子和库瓦尔蒂亚的觉醒了的人们一道,向前进,人人平等,包括连自己存在都不明白的古尔杜鲁,却仍需要一个服众的首领。中世纪骑士时代的骑士游历精神和优越条件(路途应该可以以骑士身份索要生活物资吧)让朗巴尔多终于漫游到了布拉达曼泰的身边和心上。
        “有时我驰骋沙场,醉心于拼命和恋爱,又是我隐居修道院,思索和记叙我的经历,以求领悟人生。”未来是难以驾驭的,预报了须以昂贵代价去获取的珍宝,是我要去征服的王国!未来……
      
        后记里有写到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这是我很喜欢也很迫切想知道的东西,很少有书里能写得这么精悍却不漏点滴。不停引用的其他名人的话或者小说文学哲学知识本让我怀疑会不会有人又说伊塔洛大叔的作品故事原创性低,不过现在看来,这才是一种谦恭的态度,不盲目否认前人,敢于引经据典,恰恰又显示了他广博深厚的阅读储备。
        “……但我想,归咎于环境是太方便的做法……”——对此不知有多认同!——也知道这是自嘲和谏语,我该警戒。
        “当我动手写作时,这一切在我心中初具轮廓,还处于空白状态,只能在写的过程中,一切事物最终各就各位。”——这样的体验在做各种事务时也深有所悟。那么如果有想写的好故事灵感,有想做的趁着年富力强要做的事,赶紧要开始哦,过程中也有美景,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完美结局。
        卡尔维诺说自己过去现在一贯的主题是:“一个人甘心情愿地给自己里一条严格的规矩,并且坚持到底,因为无论对他还是对别人,没有这条规矩他将不是他自己。”不知道这算是在褒扬坚持不懈,还是也辩证了其中包含的顽固不化?《分成两半的子爵》正是在说这些聚合齐备分裂分离。而我依然不敢确定。
        那《树上的男爵》为了与他人真正在一起,唯一的出路是与他人相疏离,然后在生命的每时每刻都顽固地为自己和他人坚持那种不方便的特立独行和离群索居。说这是他“作为诗人、探险者、革命者的志趣”。这次这个算是通过自觉艰苦磨砺已经充分完成自我的人了。
        最后诞生的“我们的祖先”系列最末篇反而被位列第一,我以为我有幸初初接触就能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那一个开始卡尔维诺之旅。不过下一句说只是因为故事设定早的时候我立刻汗了下……作者解释了每个人物设定的代表,在我看来那么单纯而深刻,甚至以为他们的组合和分离有着作者没有释义的更多的含义。存在的证实在于行动,于是热血青年两个人被分别赋予了这种实干作为和高昂精神,绝无苟合,没有中间混合体,也没有阐释最佳的中庸状态,所以故事按照人物的设定线索才行进得更加明晰。那位手持鹅毛笔不知在画花体字还是立体漫画的修女最终在作者口中证实为“一种冲突的游戏”,瞬时觉得我们觉得很妙的东西在这个老顽童眼里都只是毛毛雨~
      
        “我想使它们成为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的三部曲: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套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这三个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
      
        方才初翻豆评,只看到王小波竟然是卡尔维诺的忠实拥泵,红拂夜奔什么的,拍股大叹礼拜三一起借到的《白银时代》不知被哪个顺手牵羊走了!不过想来,王小波的文章也读过不少,只深深记得他的特立独行,却唯独对文章里的人物事件的猥琐超群没有特别的好感。所以留下的印象只是王的妙语连珠和我的盲目仰望以及健忘。
      
        从未如此爱过。
      
      moon 17:04 2013/5/24最后编辑
  •     真是不枉卡尔维诺主治医生的那句话,没见过大脑构造这么繁琐的,接触过他的一些文章,我称他为一个调皮的作家,他总是可以在另一个角度来写文章,一套接一套。有种戏弄读者的感觉,却让人这么觉得不同。不存在的骑士是我最近读过最喜欢的一部小说。里面不失一些浪漫的成分,每个主人公的刻画得很鲜明。就像卡尔维诺说的,你可以在里头的角色找到一个和你相似的,故事情节精彩,又不失哲理。
  •      卡尔维诺在书后说,让书里面的角色受自身那许多生存焦虑的支配而行动就行了。本书人物虽然个性鲜明,但无一例外都受生存所困。
       阿季卢尔福,冰冷的盔甲下面并无实在的肉身,却存在着意志与灵魂;古尔杜鲁,没有主观意识,与客观世界浑然一体;朗巴尔多,为了找存在感积极参战,为父报仇;托里斯蒙多,有着扑朔迷离的身世,不知道自己何以存在。
       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勾勒出了不同的存在状况,你可以在生活中或多或少见到他们的影子。我们本来就是海德格尔的此在,是特殊的存在,会对自身的存在发问,徒增了多少烦恼.
      
  •     1.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对战争的审视,《不存在的骑士》的描述让我想到的两个字是“荒诞”。
      2.一个过于认真、执着却又保守、死板的人,多带有悲剧性色彩。
      3.无论小说中还是现实里,有多少人以理性、正义或是信仰的名义,不断满足个人的私欲和野心。
      4.所以,战胜了圣杯骑士团的人们,最终是走向了无政府主义吗。
      5.我读卡尔维诺,怎么总是有在读童话的感觉呢。
      6.我只是害怕忘记读过一本书后最即时的直观的感觉,才这样记下的。
  •     34岁之后的卡尔维诺,思想更加深邃莫测,行文设喻更为精巧隐晦。这位出谜大师在《不存在的骑士》一书中抛出了一个深奥的谜语:“人被压缩为预定行为的抽象集合体,自我全部丧失,(因此并不存在)。”如何理解这个谜题?
      
      人有三大弱点:空虚、恐惧、贪婪。因空虚而追逐梦想;因恐惧而崇拜偶像;因为贪婪而掠夺资源。宗教、皇权、战争由此而生,并衍化出种种教条和谎言,束缚个人精神,同化芸芸众生,让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变成统一思想甚至没有思想的“沉默的大多数”。于是个性消失了,每个人如同一滴水融入大海一样消失了,从此世界上再也没有那些灵光四射的“水滴”,只有一个沉默冰冷的“死海”。
      
      我思故我在。人类是思想的芦苇,思想是人类存在的唯一证明。但是,现代人被置于固定的社会角色之中,以集体思维代替个人思维,成为工业时代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再无个性和思想可言,存在的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一个服从内在欲望和外界要求的躯壳,一个自以为存在其实不存在的躯壳。
      
      卡尔维诺在本书中无非就是要讨论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在压抑个性的社会中证明自己的存在?
      
      来看书中的三段描写:
      
      1
      朗巴尔多看到阿季卢尔福正在迅速准确地将松球摆成三角形,然后沿三角形的每条边摆出四边形,不厌其烦地清点组成矩形的松球的数目,并与组成任意四边形的松球数目相比较。朗巴尔多看出这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他在以一种习以为常的方式摆弄着,而在这一行为之下掩盖着的是什么呢?当他想到超过这种游戏规则之外的东西时,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恐惧……那么,难道他要报杀父之仇的愿望、渴望参战、渴望成为查理大帝的卫士的愿望。也都只不过是像阿季卢尔福骑士摆弄松球一样,是不甘寂寞、难耐空虚的一种平庸的表现吗?在这突如其来的问题的困扰之下,年轻的朗巴尔多扑倒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
      
      2
      青年总是这样追逐着少女。真是对她的爱情在推动着他吗?或许首先不是爱情本身,他是在追求只有女人才能给予的自我存在的确实感吧?青年一片痴情地跑过去,他既感到欢欣鼓舞,又觉得忐忑不安,抱定孤注一掷的决心。在他看来,女人就是眼前实实在在存在着的那一位。只有她才能给予他那种体验。而女人呢,她也想知道自己存在还是不存在。她就在他的面前,她也是心急如焚而又信息不足,为什么青年对此毫无察觉呢?两人之中谁是强者、谁是弱者又有什么要紧呢?他们是相同的。然而,青年不懂得这一点,因为他不想弄懂。他如饥似渴地需要的就是存在着的女人,实实在在的女人。
      
       3
      阿季卢尔福所做的事情存在于每天的记录之中,存在于档案里,而他自己是一个无物的空洞,是可怖的一团漆黑。
      
      现代人接受社会的期许,读书、信仰宗教、建功立业、恋爱、建立家庭……然而卡尔维诺告诉我们:很多我们追求了一辈子的东西实际上都是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道具,它们根植于我们内心的空虚。若一朝梦醒,我们会“发现自己追逐的目标丧失而感到的惊怔”。
      
      一滴水无法在海洋中证明自己的存在,正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无法在社会中证明自己的存在。
      
      
      蛇足
      卡尔维诺的大脑结构被他的主治医生评价为“无比复杂和精巧”。这位奇人在34岁之前写的书,我勉强可以读懂60%-80%;而在34岁之后写的书,我完全无法确定自己到底能够读懂多少。所以,以上这篇对《不存在的骑士》一书的评论,我只能引用卡翁的原话说:“编写故事的技巧就在于擅长从子虚乌有的事情中引申出全部的生活;而在写完之后,再去体验生活,就会感到那些原来自以为了解的东西其实毫无意义。”
  •     这部作品是《我们的祖先》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但也好似是写得最深的一部。
      
      放下书本之后我一直在想,阿季卢尔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当中有一个词一直闪现在我的脑海,“骑士精神”。
      
      当查理大帝问到阿季卢尔福该如何履行自己骑士职责的时候, 他做了如下答复:“凭借意志的力量,以及对我们神圣事业的忠诚。”
      
      随后,阿季卢尔福展现出来的,还有对工作的恪职尽守,对盔甲的外观讲究,对事实真相的注重。这些,当然也注定了他在团体之中的惹人生厌。这倒一下子与那一半好的子爵达到异曲同工之妙了。
      
      为了捍卫自己的身份和荣誉,阿季卢尔福毅然踏上了为自己辩护的惊险旅程。而与寡妇度过的那个晚上,写得着实妙不可言。阿季卢尔福想尽各种办法与她周旋,最后顺利得以脱身。这儿的马夫倒也起了非常明显的对比与反衬作用。
      
      最后在误会的情况下,阿季卢尔福信守了自己的诺言,消失了,而且是彻底消失了,徒留那一副白色的盔甲。
          
      至此,骑士精神彻底消亡了,湮灭于空气中。和那一半好的子爵一样,骑士精神总是显得不合时宜,不管在哪个世代。所以它终将无可避免的走向历史深处,而仅留下那一副让人怀念与尊敬的纯白色骑士盔甲。
  •     意识存在而身体不存在的人 与 身体存在但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人 似乎卡尔维诺有点辩证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与差异、前者视乎无论多么的风光但都是虚无的,徽章战绩,一些都随着身体的消逝而让人遗忘,而现在的人们追求的恰恰都是些虚无的名利,殊不知他们其实就像烟雾一样虚幻,就想骑士最后留下的盔甲,骑士的离去是因为他从来不曾来到。
      为何人们不断的追逐一些物质与精神上的东西,我认为无非是人类渴望找到一种存在感而证明自己的存在。如果没有了躯体 将剩下什么?
      
  •     一个不存在的骑士,严格遵守道德、纪律标准的,甚至有些古板得讨人厌的楷模。最后因为误会失去了被称为骑士的理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别人基本都皆大欢喜的时候,他这个一股意志没有形体的骑士就真真切切的消失了,连旁人的遗憾都没留下一点。相对对自己认知有疑问的那个有着众多名字的仆人,究竟是形体更重要还是精神更重要?卡翁在我们的祖先这最后一部曲中,以置身事外的第三人称讲了这样的故事,最后又把叙述者放进故事中。发人深思。
      
  •      “有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之中其实也就是一次误读的过程,但是这样的误读并无损于作品的伟大。我甚至认为一个好的作品,他在很大的一个程度上是因为他有着许多种被误读的可能,尤其是虚构的作品更是如此。下面就是本人对此书的一次误读尝试。
      
       有些书读完之后,会有一种瞠目结舌惊为天人的感觉,只能感叹简直浑然天成,精妙绝伦。毫无疑问,这是我最近看过的最好的一本小说,我不惮于用最美好的形容词来形容它。
         首先作为一个小说,好看与否和可读性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这首先表现在小说的故事叙述上。此书完全具备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到好几个主要线索人物。男性角色有:“不存在的骑士”即阿季卢尔福、虽存在却毫不自知的动物性人格的古尔杜鲁、满怀热情的理想主义者朗巴尔多、充满怀疑精神愤世嫉俗的托里斯蒙多。女性角色有:被卡尔维诺虚构出来的写作者修女苔奥朵拉、特立独行的女骑士布拉达曼泰,当然在小说最后我们发现这两个角色融合为一体。小说以修女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大约在中古时期在法国国王查理大帝统辖下的几名骑士的故事,里面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极具想象力的情节,然而在对故事性的猎奇完毕之后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这几个男性角色都充满了象征色彩,首先从男主阿季卢尔福说起。这是一个完美的骑士精神代言人,然而吊诡的是,他居然只是一团白盔甲,是一个并不存在的骑士。骑士精神指的是对于个人身份和荣誉的注重,对于风度、礼节和外表举止的讲究;对于崇尚精神理想和尊崇妇女的浪漫气质的向往;以及恪守公开竞赛,公平竞争的精神品质。他的一系列行为都无不恪守骑士的行为准则,把骑士精神演绎的淋漓尽致。
         这个并不存在的骑士最初一出场之时,就查理大帝关于自身不存在如何履行职责的问题做了如下答复:“凭借意志的力量,以及对我们神圣事业的忠诚。”在书中随后还着力描写他在工作的恪职尽守,与对关注盔甲的洁净等等的外观讲究,以及注重事实真相而不惜在别人吹嘘的时候不惜有悖于礼貌横加打断。因此他在其实团体之中并不招人待见,因为周围的骑士作战的时候无非是机械性的完成任务,而战场之下的生活里则大都粗俗不堪。最后在托里斯蒙多不惜以自身荣誉为代价的前提下攻击他当年之所以成为骑士的原因其实是假的时候,为了捍卫自己的身份和荣誉,阿季卢尔福毅然踏上去查证一个十五年前的少女索弗罗妮亚的贞洁的惊险旅程。在此旅程之中遭遇到一个寡妇的勾引,而出于尊重妇女的骑士精神,他想尽各种办法与寡妇周旋(这一段着实写的饶有趣味,不得不佩服卡尔维诺的想象力和睿智),最后顺利度过那一晚上而得以脱身,及无损于自己的荣誉还让寡妇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回忆。最后在误以为索弗罗妮亚已经不是处女的情况下,他信守诺言消失了,而且是彻底消失了,就像空气一样消失在空气之中。
         这样的安排无异于暗示了骑士精神的消亡,其实卡尔维诺之所以一开始把这个骑士精神代言人设置为一个不存在的人物,就是一个伏笔。在一个后现代语境下,骑士精神显得有点不合时宜,所以它无可避免的走向了历史的深处,而仅作为一个徒具空壳子的符号而已。
        
         而虽然存在却毫不自知的动物性人格的古尔杜鲁,他刚出场时就被当做一个与阿季卢尔福完全相反的对照角色而存在。这个“原生态”浑浑噩噩形同丧尸的人物,其实是社会上一大类人的缩影,完全没有任何思想,如同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着。他们的名字叫做“沉默的大多数”,卡尔维诺在以极其夸张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他的可笑之处的同时,却也给了他极大的照顾。一路上有善良的路人给他食物填饱肚子,军队食堂剩下的食物也是给他准备的,在和男主一起埋死去的士兵的时候却荒唐的把自己给活埋了,但是得以有男主把他救出来,这一切让他得以生存下来。在任何时代,任何意识形态之下,这样的沉默的大多数都是用不着死去的,因为他们像没有思想的石头一样无害。
        
         作为男二号的朗巴尔多最开始满怀着为父报仇的理想而参加战争,一心想着建功立业,这是个满怀热情的理想主义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切理想主义者都会碰壁。他虽然一直都怀着很大的激情,但也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充满了各种心态的转换,最后“他心潮起伏,百感交集,甚至有些自相矛盾,其中有替父报仇雪恨终于成功的喜悦,有对自己打碎哈里发的眼镜而造成他的死亡的方式是否算完成报仇责任的怀疑,有在突然间发现自己追逐的目标丧失而感到的惊怔”。卡尔维诺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别开生面前所未有的战争场面,充满了各种喜剧色彩,荒诞不经。朗巴尔多的杀父仇人正是以一种非常搞笑的非正常死亡方式死掉的,这不禁让他怀疑这是否是实现了理想呢,还是没有。小说里没有让他在这个上面有太多时间去困惑,马上有一个新的理想代替了这个旧的理想。充满了阳刚之气同时兼具女性特质的女骑士布拉达曼泰一进入他的视野中,便让他魂牵梦萦,一路狂追猛赶。但是这个女性角色对身边一切毫无骑士精神猥琐不堪的军官们都不屑一顾,只将爱情全部献给那不存在的骑士阿季卢尔福,那个符号化的完美的骑士精神代言人。所以朗巴尔多可谓是情路坎坷,无奈之余只能继续过他那武士的生活。哪里混战最激烈,他的长矛就去哪里开路。但作为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他一直没有放弃对布拉达曼泰的寻找,最后在以阿季卢尔福消失掉的情形下,布拉达曼泰终于妥协了选择朗巴尔多。作为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朗巴尔多是小说中最大的赢家,两个理想都得以实现,不仅报了杀父之仇,而且最后抱得美人归。朗巴尔多至始至终都没有把自己依附于哪个集团,其实他的理想主义实际上只是一个人为争取自己个人的美好生活所做的努力。
        
         作为小说中的另一个赢家托里斯蒙多,一开始是以一个忧郁的充满怀疑精神且愤世嫉俗的形象出现的。他乍看之下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他否定一切,说一切都令人厌恶。周围的粗俗不堪的骑士们给他带来一种强烈的批判态度,本该是骑士们所看重的权力、等级、排场、名誉在他看来不过一道一捅即破的屏风。他对战争的看法也十分消极,认为两边打来打去,和池塘里的青蛙们无谓的呱呱呱的叫声和不断的跳出跳进水中一样没有意义。其实在一个虚无主义的面纱之下,他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之所以不认可阿季卢尔福,不无藐视的说他的一切都是空架子,不存在的,是因为他恰巧知道阿季卢尔福的之所以获得今天的骑士身份的原因是假的(虽然在后文被证实是他自己错了)。在他看来,他所认可的骑士是传说中的有至高无上荣誉的圣杯骑士团的骑士们,其中甚至有他的父亲。当他最后追随着圣杯骑士团的时候,他才真正发现自己的理想也破灭了。这些所谓的圣杯骑士团其实是装腔作势,甚至是以崇高的名义行苟且不堪之事的伪君子。“自从他把圣杯骑士团作为惟一的理想来怀念之后,他曾对一切荣誉、一切享乐不屑一顾。现在理想破灭了,他将替自己不安的灵魂找一个什么样的追求目标呢?”他开始流浪了,而且巧遇了他的“母亲”索弗罗妮亚,在互相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发生了俄狄浦斯的悲剧。幸运的是最后澄清了,他们既不是母子,连兄妹都算不上,他们也就顺理成章的继续在一起了。而且查理大帝将库瓦尔迪亚伯爵的爵位和领地授予了他,他和索弗罗妮亚来到他的领地之时,本该作为沉默的大多数的民众即使感激他曾帮他们赶走了作威作福的圣杯骑士团,但是却拒绝承认任何伯爵和强权。长期以来他们一直惟命是从,可是现在他们懂得了不向骑士也不向伯爵进贡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他们种地,盖起作坊、磨房,遵守自己的法律,捍卫自己的领土,他们朝着更好的未来在前进。这是在骑士精神式微之后平民意识的觉醒,这本小说最集中的批判意识都体现在这里。
        
         作为小说女主人公的布拉达曼泰和写作者修女苔奥朵拉最后居然合二为一,不得不说真是让人拍案叫绝的安排。这篇小说的结构安排,在一开始让我想起前不久看过的对卡尔维诺十分推崇的王小波的《红拂夜奔》。同样是两者都虚构了一个非作者本人的叙述者,这个叙述者在讲述一个另外的故事的同时,他自己的生活也时不时浮出水面,构成了另外一条叙事线索。而不同的是,《红拂夜奔》中的两条线索虽互为对照但各自独立,而《不存在的骑士》之中两条线索在最后像两条平行线一样居然相交了,这有点欧亨利式结局让读者在惊讶之余,不禁暗自佩服作者对小说结构的巧妙安排。
      
  •     在我看来,不存在的骑士是教条的象征。
      人们被约束着。吃饭,睡觉,出行,交谈,所有的步骤都被不存在的行为控制着。亦如骑士,严密履行自己的职责,孜孜不倦甚至有点病态的追究细节。
      几乎所有人-----厌恶他,避而远之,却忘记他们离不开教条,离不开约束。
      因为这本是他们自己创造。因此他们无法毁灭,无法无视他的存在。
      纵然厌恶,嘲笑,谩骂,教条依然存在,甚至比他们年龄更久更长的延续。
      其实阿季卢尔福最大的悲哀并非他没有人的躯体,而是他的无法存在感。
      为什么他羡慕并嫉妒鲜活的肉体,为什么他明明没有胃囊,却可笑的制造出吃剩食物的假象?
      因为潜意识他无法认同自己的存在,他找不到自己为何而生,为何约束,为何成为现在的他。
      日复一日的疑问迷茫造就他孤傲与独立的性格。看似他比谁都坚定,只是用来逃避问题的手段而已。
      所以骑士这个头衔成为支撑他存在的源动力。
      他是秩序的化身,约束的执行者。活生生的人创造了他,厌恶着他,却无法逃离他。
      与此同时,阿季卢尔福自己也被约束着。被成为约束的执行者而约束自己执行约束。羡慕肉体是他心有不满的最好证明。
      当人类创造教条起,他们注定无自由。
      唯一的办法,便是说服自己,让自己融入于教条中,让自己从反约束成为服从。
      唯一的途径便是崇尚约束,遵守教条下的行为守则。
      所以最后,虽然阿季卢尔福消失,然而拉姆巴尔多等人却从开始的疑问,反抗,到最终的敬仰中很好的延续了阿季卢尔福的精神。
      如此,约束与反约束便完美的统一了。
  •   从未如此爱过!
  •   原来这本书要这样解读啊,受教了
  •   @不朽尸王毛泽西
    误读误读!! 你也可以有你的读法的 (⊙o⊙)…
  •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看了LZ的解读后觉得又有了新的思路~~
  •   喵~~~
  •   我是來看二樓名字的
  •   写得真好,把我心里想说又说不出的都写出来了。
  •   写的真好 其实自己还不大会看小说 看后再看LZ书评 茅塞顿开啊
  •   个人觉得古尔杜鲁很有庄子、列子所描述的“神人”的气质
  •   我蛮喜欢古尔杜鲁的化万物为一的“意识”或许对他来说,算不上意识,应该是种本能。有那么点仙儿
  •   我还以为我们的白盔甲骑士会在那两位被捉奸时,就已经彻底否定了自己而立刻消失了(前文貌似说到他的精神只要一涣散他也就跟着消失了之类的)。但是他却骑马冲进了树林,下马,他脱下盔甲后还用它们完成了他为了集中精力才做的事。
    所以我觉得他没有消失,他在树林里走的那一段路上找到了别的他存在的意义。
  •   原来是人物分析 和标题无关 ···
  •   你可以理解成我进行的人物分析即为一种误读
  •   写的很好很透彻。不过最后一句怪怪的,平行线怎么能相交=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