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葉集

出版时间:2008/04  出版社:小學館  作者:大伴家持,橘諸兄  译者:小島 憲之,木下 正俊,東野 治之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日本語でうたう喜びあふれる日本最古の歌集
『古典をよむ』シリーズ第9回配本。1300年前に誕生した『万葉集』全四千余首より代表歌317首を収録。生きる歓び、人生の哀しみ、恋、そして別れ―─。はじめて日本語で歌をうたう若々しさが全篇に溢れる。

作者简介

大伴 家持(おおとも の やかもち、養老2年(718年)頃 - 延暦4年8月28日(785年10月5日))は奈良時代の政治家、歌人。三十六歌仙の一人。大納言大伴安麻呂の孫。大納言大伴旅人の子。従三位・中納言。
橘諸兄(たちばな の もろえ、天武天皇13年(684年)- 天平勝宝9年1月6日(757年1月30日))は、奈良時代の政治家・元皇族。敏達天皇の後裔で大宰帥美努王の子。元の名前を葛城王(葛木王・かつらぎのおおきみ)。正一位・左大臣。井出左大臣または西院大臣と号する。初代橘氏長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万葉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4条)

 
 

  •     《万叶集》译本众多,钱稻孙名声最大,乐感甚好,亦最糟糕,但读者似乎喜欢其用词绮丽如闺词;赵乐甡译本也是文言,但缺少才情,影响了他的译文取字;李芒译本有才情,也是文言,相比杨烈译本,更为跳脱,但也失之在此,很多地方尤其情诗处理颇为轻佻,杨烈得其平和,然屡现机械乏味。金伟这版问题也多,但有其他版本没有的最大优点,就是采用了白话,得到了《万叶集》的真韵,取自《乐府诗集》一样的冲淡平和、自然真切。是人间话,而非台上语。
      
      
      
      共67首。此为一。
      
      河边的景风吹来
      阿妹几天没见
      让人思念不已
      
      吉野的秋津川
      风吹动水波
      少女的红裙色
      
      去年看的神奈备
      新生了许多树木啊
      捎来的信里这样说
      
      勇士们出发了
      庆功的美酒在殿外
      佩刀在跨上
      丰盛的御酒啊
      
      山顶的月亮遮住吧
      夜深没有光亮
      心上人 不会不顾一切来
      也不能保证啊
      
      明镜般的月亮
      为何不照耀阿妹的衣袖
      露水濡湿了大半
      令人心痛
      
      我正去妹山附近
      昨晚梦见了她串玉的杉树下
      也不知她在不在
      
      足柄山崖的小船
      载得下我们两人
      
      山上的松荫里
      茅蜩的鸣叫
      与去年在时一样
      
      去看迟了啊
      樱花枝还未插在头上
      樱花已经飘散
      
      2012.10.28
      
      
      
      
  •     1.古代日本人还是很开放的,各种示爱讨好阿。所以AV这种开放性艺术还是有历史根源的。
      2.日本人心目中“神”的概念到现在还是如此,文化保存得很好没断。可能也算是社会的道德底线之类的。
      3.日文的东西翻成中文总会有词不达意的情况,还好我不太懂日文就这么囫囵吞枣过去了。对于整个作品的理解完全是拜翻译大人所赐。
      4.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还是非常深远的,比如说士农工商的概念、酒文化、闺怨、离愁等等,还是说全世界人都这样?!印象深刻的事40-350 简直就有李白的豪迈,简直就像是现代版的祝酒歌好汉歌!
      
  •     万叶集……手上有的就是这个版本……很厚很厚的一本书。
      后来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了钱稻孙翻译的版本,是选译版,相比薄了很多。
      然后开始了每天晚上挑灯夜抄的日子……
      那段时间学校还是断电熄灯制来着。。。抱着个应急灯,从熄灯前抄到眼皮打架……忘了抄多久。
      所以现在手上这本书,集合了两个版本的译作,却很久没有翻过了……
      其实没有原作在手,抄也没意义诶…………………………
      但是原作在手……看不懂诶……
      不知道可不可以找到既有原作,又有现代文说明的。。。啊……想念学校的外文书库……
  •     诗歌在日本的崛起是以日本与唐朝外交日趋密切为契机,由于仰慕大唐经济的繁盛与文化的辉煌,日本的留唐学者日增。于一众访唐的学者中较有名气的阿倍仲麻吕得到唐玄宗的赏识,曾被任命为秘书监,赐名晁衡,他更被日本人冠名为“日本的李白”。正是这些留唐的学者推动了汉诗在日本的盛行。
      
      先有了展现古代日本汉诗与汉文学成果的汉诗集《怀风藻》,从内容来看《怀风藻》中渗透着中国的儒家思想,大多赞颂圣德,是日本与中国文化交流的精髓。
      
      再有后来的和歌集《万叶集》,和歌从日本上古原初歌谣的无固定歌体发展到后来五七五七七的固定歌体,是以短歌为主体的传统民族诗歌体裁,是日本的各种文学形态中最早完成的一种独立形态。为了区别于当时风行的汉诗,故称和歌。
      
      和歌风格极其直白,基于民谣格调,直率的唱出生的喜悦爱的曼妙,心中所想之事,寄托着见到或听到之事。日本人认为不限于人,世间万物均懂和歌。“不加以任何力量,能让天地震动,能让眼睛所见不到的鬼神感动,能让男女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能温暖勇猛的武士的心,就是和歌。”。
      
      由于和歌和汉诗是在日本同时发展起来的,大量的万叶歌人均兼作汉诗,因此受汉诗的影响极深。例如固定的五七歌体的形式,就是得到汉诗五言七言的启发而形成的。另外学习和模仿汉赋中的反辞,也是促使长句式微而逐步让位于短句的因素。还有和歌的序和题词均使用汉文,歌题以中国汉诗为准,和歌分类则以中国典籍作参照。等等这些均体现汉诗对和歌的巨大影响。
      
      粗略阅读和歌,仍感内里满溢儒家思想,然而细读却觉只浮于虚表,重美感表现胜于内容,内容上更是大多述个人兴致或是男女之情。因此,我对和歌的评价是缺乏力度。
      
        
      
  •     读这一版《万叶集》的时候我想起了以前读泰戈尔诗集的翻译来。通俗易懂的文字蕴含对生活,自然,感情,哲理的朴素崇拜,其中也不乏十分耐人寻味的文字叙述方式。作为对日本古代诗歌集翻译作品来说,这一版本绝对是我有爱的~~~
      
      
      
      
      
  •     我在书店几次翻过这本书,因为自己喜欢日本的古典文学,所以每逢在书店看到这一类的书,总会不自觉地去翻一下,碰到不错的会毫不犹豫地入手,但这本书我翻了几次缺丝毫没有入手的欲望,这哪是诗歌的翻译啊,仅仅是我把它的大意用粗俗的语言讲出来而已,完全没有诗歌的美感,我读过伊藤博注释的《万叶集》,看完他对于第一首歌的评注,再读上几遍,不禁觉得这确实是一首好歌,但再看看这本书的译文,大失所望;其后几次又翻了其他几首有名的和歌,其译文的使我一点没有想看下去的冲动,虽然将日本和歌翻译成为中文是一件十分艰难的工作,丰子恺将其译作五言七言的古诗,而有人将其译成流利而富有韵味的短文,更有人试图用5,7,5,7,7这种短歌原有的节调来翻译它。虽然每一种都有一定的不足,但确充满了译者的智慧和努力,而在这本书的译文中,我看不到一点智慧,也看不出有努力的痕迹,这样粗制滥造又缺乏韵味的译文没有一点点诚意。
      我希望大家看了这本书后不要有这样的印象,原来日本的诗歌都是这样一些粗制滥造的东西啊!
      其实万叶集是一部非常非常非常精彩的诗歌集,相比较后世的《古今集》和《新古今集》,它的歌风更为多样,包含有各种风格的和歌,有雄浑的长歌(最有名的是柿本人麻吕的高市皇子的挽歌),也有抒情的短歌(集中95%以上是短歌)。结合那个时代的历史,从这些和歌中,我们能够看到飞鸟奈良时代的人的悲欢离合,他们所怀有的情感和我们现在又是何等地相近呢!
  •   翻译成汉语就完全没味了
  •   以你对《古诗源》的一星评价,可以这么说。
  •   原来您这是比照着《古诗源》翻译的,失敬失敬
  •   你对诗的理解处于欣赏《花间词》、鄙夷《古诗源》的阶段。
  •   如果可以,看原文是最好的。
  •   序词的错误已经改正,只是一时的失误而已,如果这样的话就值得你笑掉大牙的话,那么你这辈子有几付牙都不够用!!
    除了这一点,你还能提出什么有实际内容的东西吗?在说别人的意见时最好能拿出自己的实例和分析,不同意我的观点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举出自己的例子,一位地在这边叫嚣有什么用呢?
  •   将和歌成为“诗歌”,这是一种本土式的叫法,我当然知道日语的专门的词汇是“记纪歌谣”了,但一个不太了解和歌或是日本文学的人他会怎么理解呢?是不是会理解成古代的民歌去了。
          
    “いつかし”跟挂词有什么关系,汉字写作“厳橿”,大体是神圣,威严的橿木的意思。它和神事和倭姫命的传说相关,所以给人神圣的感觉(参见下面的记纪歌谣),你说这个跟挂词有关,我倒是愿闻其详。
           
    关于“いつかし”相关的段落和“歌谣”,这个大凡的注释书上都是有的吧;下面是摘自《万叶秀歌》的,
          
    書紀垂仁巻に、天皇以二倭姫命一為二御杖一貢二奉於天照大神一是以倭姫命以二天照大神ヲ一鎮二坐磯城ノ厳橿之本一とあり、古事記雄略巻に、美母呂能(ミモロノ)、伊都加斯賀母登(イツカシガモト)、加斯賀母登(カシガモト)、由由斯伎加母(ユユシキカモ)、加志波良袁登売(カシハラヲトメ)、云々とある如く、神聖なる場面と関聯し、橿原(かしはら)の畝火(うねび)の山というように、橿の木がそのあたり一帯に茂っていたものと見て、そういうことを種々念中に持ってこの句を味うこととしていた。考頭注に、「このかしは神の坐所の斎木(ゆき)なれば」云々。古義に、「清浄なる橿といふ義なるべければ」云々の如くであるが、私は、大体を想像して味うにとどめている
  •   你所说的和歌的诞生,只是一家之言,记纪歌谣还包括许多祭祀神明的祝词和与之相关的内容;折口信夫认为它们才是和歌正真的起源。
    具体参考《万葉集の解題》(http://www.aozora.gr.jp/cards/000933/files/46963_27476.html)
    而将“いつかし”看作是挂词的理解,我觉得并不妥当;首先,挂词作为一种和歌的技巧被广泛使用是在《古今集》的时代,至少是平安初期的事情,《万叶集》中很少用到挂词;第二,表示曾经的意思,根本不是“いつかし”联想为“何時か”而来的,而是因为前面的“けむ”是过去推量的助动词;下面是《万叶秀歌》的理解:
    その樹の下に嘗(かつ)て私の恋しいお方が立っておいでになった、という追憶であろう。或は相手に送った歌なら、「あなたが嘗てお立ちなされたとうかがいましたその橿の樹の下に居ります」という意になるだろう。
    斋藤茂吉完全没有采用挂词的说法,但它的一文中有曾经的意思,这个完全是因为“けむ”是过去推量的助动词的缘故,LS的连这个都没看出来,真该回去好好补补古典文法啦。
    第三,通过书纪的记述和《古事记》的歌谣,“かし”这种与古代传说相关,或是作为神明坐所的斎木而产生的神圣的感觉可以说是一种既定的感觉,完全没有做挂词解释的必要,将它作为挂词理解完全是画蛇添足。
    所以说,LS关于“曾经”二字巧妙地说法不能成立,也根本无法打消我认为的“根据现代语译出”的疑惑,从我上面给的斋藤茂吉的译文,任何懂日语的人就能译出“我心爱的人 曾经伫立在神圣的橿树下 ”的语句,不费任何力气。
    LS爱不释手的这个理由很不幸只是你的一厢情愿,而对于剩下的4515个理由我愿闻其详;而且我还没有听到LS关于我所列举的那首和歌的分析。你对将“あをによし奈良の都にたなびける天の白雲見れどあかぬかも”译成“奈良天空的白云 何时也看不够”情有独钟,一定有你的高见吧,我也愿闻其详!
      
  •   没有结合例子说明,空列一大堆的挂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对于“奈良天空的白云 何时也看不够”的解释也很不到位吧,我从来没说一定要生硬地去翻译枕词,而且“たなびける”也没译出来,你怎么就视而不见了。
    关于第九首的和歌,我只提下半句,从来没说过上半句,因为上半句是没有定训的,很可惜无法纳入赏析的范畴,所以你这里说的“动与静的呼应”,大体也只是一家之言加上美好的幻想。
    还有你提到了小西甚一老师,我觉得你应该去买本他的《古文研究法》好好学习学习古典文法。
    我不是什么高人,只是一个业余的日本古典文学和历史的爱好者,对于你那些抽象而普遍的问题,我给不出“你”满意的答案,你也无法给出。这些每个问题都能写一部1000页专著的问题,会有完美的答案吗?请不要强人所难!除非你自己能回答,那就另当别论了。
  •   羽认为应该怎么译呢?
  •   楼主…你如果要说清楚你的观点,把你的反对者的发言全部删掉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   lz表激动,不喜欢这样译法可以,但不能轻易说译者不敬业,我想他俩应该是有意采用这个译法的。另外,你把译文再回译过去来证明,这是比较奇怪的做法,不相信你可以选择一版你喜欢的译文,再回译过去会怎么样。诗译本身会损失好多,甚至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原文有原文的诗意,译文独立拥有译文本身语言所特有的诗意。“而一本还没有重印过的书,居然有人说是最可信的版本”,最后这个感叹,你看一下版权页,这书2008年第一次印刷,没有写印数多少,也许只印了几千册,按现在的市道,纯文学书不好卖,这两三年来都还没卖完,叫它怎么重印呢?也许一本书的重印可以作为评判标准的其中一项,但单独拎出来就有些荒谬
  •   ls说的非常有理,lz说译者不敬业,确实有点过分。
  •   あをによし 奈良の都に たなびける 天の白雲 見れどあかぬかも
    那楼主要怎么翻译这首诗呢?用现代汉语的话。
  •   幸得没有买。
  •   额..我看到价钱就疯狂退缩料。。
    就这性价比...
  •   在图书馆里看见了,这书既然不用收藏大可以借了读一下:)
    通草已经结下果实
    如果再降春雨
    还能开花么
    基本上是这样的感觉,有人喜欢有人厌吧。。。
  •   恰是这种歌谣式的的清唱,大胆而细腻的心声,好久没听到过了。
    比译林版《万叶集》好多了,赵译太文人气了,与诗作背景不符。
  •   LS的LS,你自己学术不精就不要在这里卖弄了,杨烈老师的第一首的后两句就翻译错了,谁跟你说的,你会拿第一首的最后两句做例子恰恰说明了你的无知!
    《万叶集》第一首的最后两句恰好是古来都没有定训的句子,我找了一下手边和网上的资料,大致有以下四种:
    1. 最通常的训读,可参考《岩波古典大系》
    われにこそは告らめ、家をも名をも
    2. 另一种常见的训读,最早见于本居宣长的《玉小琴》
    われこそは告らめ、家をも名をも
    3. 鹿持雅澄《萬葉集古義》(http://www.asahi-net.or.jp/~sg2h-ymst/manyok/manyok01.html)
    吾(あ)をこそ 夫(せ)とは告らめ* 家をも名をも
    4. 古田武彦(那个提出九州王朝说学者http://www.furutasigaku.jp/jfuruta/jmikomoyo/jmikomo1.html)
    われ請(こわ)せば 告らめ 家も名も
    首先,杨烈老师没有翻译错,只是所依据的底本和你的不同,他所依据的是岩波大系的版本,而你所看到的是小学馆的版本。
    其次,从意思上来讲,我也更倾向于后者,雄略天皇在前一句已经说了这个大和国由我统治,后面还有必要再啰啰嗦嗦地说还是让我来告诉你/我的家和名字吗?显然前面的句子已经表明了他的身份,所以后面他在一次地催促少女将她的名字和家告诉我,这样就显得比较自然了。
    其实最终的答案并不重要,每个人有自己的偏好和自己的理解,但像你这样看到一处,根本连想都不想,考证都不考证就说别人的都不对都不行,只有自己看到的才是绝对正确的,这样的做法只能显示你的肤浅和不学无术!
  •   好吧,我承认自己是才疏学浅,毕竟不是专业,既然你这么博学想必对万叶假名也有深刻的研究吧,就来听听你不是“臆测”的观点,首先从原文的考订来说吧,通行的西本愿寺的版本写作“我许者背齿”。
    你觉得有无误抄,原本的原文又应该是怎样的,这些汉字又是如何训成“われこそは”。
    如果这些都说不清楚的话,你也只不过是摆出一串人名和书名用来糊弄人啊!哈哈
  •   谁跟你说好了,你只不过是一个人再这边自说自话地乱说一气罢了
    嘛~~我的本意只是想虚心地向博学的你请教一下,你要诚信曲解我也没有办法。
    如果你真的只有这种程度的话,那也没有办法~
  •   没话说了就开始人身攻击了是不!鄙视你这种人!
    你这种人根本不配和你谈学问,我说话对你算客气你不要当福气!
    像你这种人我不会再和你再讨论任何东西!
  •   大家都这么容易生气,怎么读诗呢
    最好当然还是去念日本原文,翻译过来的东西终究还是有一些隔膜,要用中国的五言诗样式来翻译 万叶集 ,难免有圆凿方枘之憾
    不一定诗都是有韵味的吧。 万叶集 中终究还有些和歌初阶的东西,艺术水平不一定都很高
    后来的一休宗纯的诗,真的就不一样了
  •   恩,我觉得看起来很像邓丽君歌词的感觉
  •   日本汉诗本来就是打油一路发展,就如一休纯宗,跟我国古诗比起来不也很白话很打油么
  •   我觉得赵译蛮好的 就像乐府 又像诗经 很有韵味
    不像那些译成绝句的
    那才是把民歌文人化了
    还看过人民文学版得纯白话译本 也不是那么回事
  •   这个就是人民文学版的那个 我说错了。。。就是这个 感觉很奇怪 和LZ意见一致
  •   这个版本非常好,语言浅白,诗在语言之外、之后,不刻意做古雅或诘屈聱牙状,不是故意做一些奇怪的词句搭配,看不懂的才是诗,诗意就轻浮在语言表面的才是诗,这是诗歌教育的失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